岑鼎与诚信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岑鼎与诚信 (1 / 3)
        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柳下惠与岑鼎的故事。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是哪位齐君与鲁君,大致排除,应该是齐孝公与鲁僖公。

        虽然这个故事的时间是推测,但故事,确有记载。

        退兵,可以,但是,如果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过山车一样,被几句空话打发走,太没面子。

        所以,齐国提出一个简单的条件:必须得到鲁国的宝鼎——岑鼎。

        据说,此鼎又称为崇鼎、谗鼎,周天子的宝物。这个岑鼎到底什么样,没有记载。但既然鲁国作为宝物,齐国发兵索取,可见必然铸造的大气磅礴精美绝伦。

        鲁君把岑鼎视做镇国之宝,根本不想送给齐国,而且这牵扯到国家的颜面。国之重器,岂能轻易送人?但如果不同意,又害怕齐国再次发兵侵略。

        经过商议,也不知道听了谁的馊主意,就制造了一个假冒的赝品,送给齐国。

        看来古人也知道制造赝品,以假乱真,这种方法现在已经泛滥成灾,害人不浅。

        齐孝公得到岑鼎后,左看右看,虽然很欣赏,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头,开始怀疑鼎的真假。为什么?作为一个镇国之宝,岂能就这么轻易送给齐国?

        有问题,有古怪,有猫腻。

        当时,偌大个齐国,也没有职业鉴宝专家,帮着鉴别一下真伪。如果把这两个岑鼎,同时摆在现代的鉴定专家面前,不知道他们能否分出真假。

        齐孝公怀疑自己受到欺骗,苦于没有充足的证据,于是,召集众位大臣,积极发言,讨论如何鉴别这个鼎的真伪。

        放着许多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为了一个鼎的真假兴师动众,岂能保持霸业?

        如果说大臣们‘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一套,鉴别古董,那就是纯外行了。

        他们聚在一起,围绕岑鼎展开讨论,也算集思广益。当然,他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能对岑鼎的纹理、质地、年代等做出详细的判断。但是,国君要求想办法,就必须想出办法,否则岂不显得无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