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隧风波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隧风波 (2 / 3)
        春秋时期,两位公认最辉煌、最成功、最尊王的霸主——齐桓公与晋文公,一个要封禅,一个要请隧,居心何在?不过,他俩至少客客气气,没有胡来。

        将来还有更直接、更野蛮的来闹事,那就是敢带兵来‘问鼎’的楚庄王。

        其实,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内心也想称王,却又摆脱不了‘礼’的束缚,不敢明目张胆,跨出那一大步;不像楚国,我行我素私自称王多年,造成南北‘二王’并存的局面,以至于被称为‘南蛮’。

        听了晋文公‘隧葬’的请求,周襄王内心很不高兴。虽然自己挺落魄,连洛邑都没保住,但出卖祖宗的事情,绝不能干。

        所以,对于重耳的无礼要求,周襄王断然拒绝。死,你也是臣子,也要守礼,除非......

        当时也没惯着,几乎是训斥的口吻:“我们的先王拥有天下,除了祭祀上帝神灵,也不敢为一己之私欲,败坏法规制度。生前死后服饰器物上的色彩和纹饰,代表了地位的尊卑贵贱,除此之外,天子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呢?现在,上天把灾难降临周室,我也只能守住王室的财物而已。我没有本事,以至于劳动叔父大驾,如果改变先王的制度来作为酬谢,那么你会受到人们的憎恶,因为法规不是我的私人财物,否则岂敢吝惜?如果你能发扬美德,改朝换代,创立新的制度来显示功业,那么你用天子的礼法,我即使被流放荒漠也无话可说。如果仍是姬姓天下,叔父作为诸侯尽到自己的职责,那葬礼这样的体制就不能改变。如若不然,叔父有自己的土地,自行隧葬,我也管不了。”(《国语》)

        这段长篇大论,可谓掷地有声,砸的晋文公脊背发冷,额头冒汗,再也不敢请求隧葬。

        请求隧葬,说白了,就是要颠覆整个周朝的礼乐制度,颠覆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颠覆整个周朝。周襄王虽然不是多么英明之主,也并非昏庸之君,岂能答应?有本事你就杀了我,灭掉王室,自己开启新时代;或者在晋国的土地上,自己隧葬,我也管不了你,但我绝对不能答应你的请求。

        春秋与战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礼’,春秋还保留一些,战国则彻底乱套。

        现在的诸侯,虽然各自为政,名义上还‘尊王’,给足面子;到了战国时期,周王纯粹成了摆设,没人招惹则谢天谢地。至于‘朝拜’,无从谈起,后来甚至颠倒过来,周王整日提心吊胆,不得不去朝拜诸侯。

        晋文公请隧,就是挑明了要赏赐,隐约还有威胁周襄王的意思。重耳如此大功,周襄王也不能亏待他,赏赐点儿什么呢?

        金银珠宝?晋国商业发达,宝物很多,将来主盟天下,诸侯都去进贡,比王室还富有。后来的‘晋商’更是闻名天下,最著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剩下最珍贵的,就是土地。恐怕周襄王也听说了,在重耳最落魄的时候,卫国五鹿的‘野人’,曾经送给他一土坷垃,重耳欣然笑纳,当宝贝一样保存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