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借道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次借道 (3 / 4)
        屈地盛产的马,耐于奔驰,通晓人性,深得晋献公喜爱。

        《史记》中只记录送‘屈产之乘’,但是《左传》记录还有‘垂棘之璧’。这样的国家大事,几匹马还是有点寒酸,加上珍贵的‘垂棘之璧’,定可成功。

        垂棘之璧,玉中珍品,什么模样,没人见过,或许就埋藏在地下的某个角落。

        说实在的,春秋时期,真正称得上无价之宝的只有两样:和氏璧与随侯珠。这两个绝世之宝,此时已经被发现,还没有正式面世。但如果从道义来讲,真正的宝,并非钱财可以购买,正如后来宋国的子罕所言:‘不贪’,才是世上最珍贵的宝。

        ‘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当时也是名声在外,晋献公真舍不得出手。没有开战,提前送出宝物,万一收不回来,打了水漂,那损失可就大了。

        热爱权力的人,一般也热爱珍宝。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荀息开导他:“小国侍奉大国,不敢违背誓言。如果不借道,必然不敢收取礼物;如果借道,这两样宝物放在虞国,就像放在您宫廷外的仓库里一样,将来还能取回来。”

        “但是他的贤臣宫之奇还在啊!”晋献公说。

        “宫之奇,此人是个人物。他和虞公从小一起长大,虽然关系亲密,但是虞公生性贪婪,收下宝物后,即使宫之奇进谏,一定不会听从。况且宝物就在眼前,祸患是以后的事情,这种情况,只有中等以上智慧的人才能看透,我估计,虞公的智慧,在中等以下。”

        《左传》所载,荀息对虞公和宫之奇,简直了如指掌。一个是昏君,一个是忠臣,从小一起长大,关系莫逆,亦君亦臣,亦兄亦友;但是,宫之奇性格软弱,即使进谏忠言,态度也不够坚决,虞君一定不会听从。

        还没实施计划呢,晋国几乎稳操胜券。

        于是,晋献公派遣荀息,带着屈产之马和垂棘之璧,去虞国借道。

        ‘若欲取之,必固与之’,有时候,需要勇敢地‘舍得’,有舍才能有得,喝酒也一样。‘任公子钓大鱼’,用了五十头牛作鱼饵,投入庞大,收入也骇人。

        荀息见到虞公后,献上美玉宝马,说道:“从前翼国(前晋)无道,攻打虞国,包围了鄍邑(今山西省平陆县北)的三面城门;我们灭掉翼国,也是为了虞国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筑起堡垒,攻打我们南部边境;谨大胆向您请求借道,去虢国问罪。”

        其实,晋国与虢国也接壤。但山川阻碍,大军难行;最关键的是,晋国想直逼虢国都城,一举消灭他们的中枢系统,所以不得不借道虞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