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次借道 (2 / 4)
这位虢公,比较有正事,不像个荒淫无道之人。
虢国与晋国的友好,持续了大约十年。公元前669年,晋献公消灭各家亲戚,其中一部分逃出生天,投奔到虢国。虢公不仅接纳了他们,又两次出兵讨伐晋国,虽然没有成功,双方的友谊到此结束,重新进入仇恨状态。
面对虢国的嚣张跋扈,晋献公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实在很窝火。公元前667年,他本想出兵伐虢,在谋臣士蒍的劝阻下,终于暂时忍下一口恶气。
士蒍认为,这位虢公,傲慢无礼,等到他完全失去民心,再讨伐必然成功。
此时的虢公,《左传》并没有记载名号,我们只能从他的所作所为上判断,恐怕已经换成昏庸的虢公丑了。
这个名字很奇怪,虽然有人唱出了‘我很丑’,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没发现周围有人以‘丑’为名。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
伐虢的计划,暂时搁置下来。为了战争的胜利,这一等,就是十年,世界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大事。
公元前662年,神降临虢国的莘地,虢公贪婪土地,有人预测:虢国将要灭亡了。
前文说过,公元前660年,虢国军队竟然在渭河边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犬戎,震惊诸侯。他得到了想要的土地,却更加傲慢暴虐,很快失去了民心。
大臣舟之侨也悄悄带着家人,逃到晋国。
十年,距离上次伐虢的想法,整整过去了十年。这十年间,晋献公东征西讨,先后灭了附近的耿、霍、魏等几个小国,军事实力不断壮大,已经建立了两支正规军。
虢国呢,虽然战胜了犬戎,由于虢公丑的昏庸,百姓却怨声载道。
公元前658年春,晋献公再次聚集手下的谋臣战将,商议伐虢大计。忠臣荀息第一个站了出来,他请求晋献公把屈产之马与垂棘之璧送给虞公,借道伐虢。
荀息,贤臣,原名为黯,字息,原氏。因辅佐晋武公灭掉荀国,就以荀地(今山西新绛县)赐给他,从此改为荀氏,称他荀息。
在古代,马是最好的脚力,一匹良马绝对不亚于现代的名车。据说,当时的相马大师伯乐,为秦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被秦穆公封为将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