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之盟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葵丘之盟 (2 / 4)
        据说(《东周列国志》),太子华回去不久,因为那几句卖国的话,就被软禁了。

        是否被软禁?史册没有明确记载。但是,那几句话,能严密封锁吗?恐怕早已传到郑文公的耳朵里,岂不愤怒?十年后,太子华想逃离郑国,结果被杀。

        这次郑文公亲自参加会盟,一者,必定已经处理好家务事;再者,就是向齐桓公表明态度——绝对支持。

        再说王室太子郑,有了诸侯的支持,正式即位为王,就是周襄王,然后,给他父亲周惠王举办葬礼。

        由于担心内乱的缘故,导致丧事耽误时间很长,一直到了冬季12月,鲁国才接到周惠王去世的正式通知。所以,孔夫子在写《春秋》的时候,按照鲁史,把周惠王的驾崩时间,定格为公元前652年冬12月23日。

        孔夫子不纠正错误,该批评。

        以至于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没有详查,就按照《春秋》记载照搬,周惠王的死亡时间,整整拖后一年。若没有《左传》来解释,这就成了一桩悬案。

        周襄王的位子暂时是稳住了,然而根源并未消除,那位小弟甘叔带,总不死心,时刻谋划着新的政变,准备推翻大哥周襄王的宝座。他能实现自己的宏愿吗?

        齐桓公稳定了周襄王的王位,也算一件‘尊王’大事,随后又举行了会盟。这次会盟,史称‘葵丘之盟’,是‘九合诸侯’的第八次大会盟。

        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邀请鲁、宋、卫、郑、许、曹几个中原国家,在葵丘会见(今河南商丘市民权县)。

        这次会见,齐桓公失去了一个铁杆支持者——宋桓公。自从称霸以来,除了最初的不愉快,宋桓公后期一直跟随齐桓公,成为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也为宋国带来三十年安稳,称得上一代明君。

        宋国来的代表,是他的儿子宋襄公,以仁义著称,甚至被儒家定为春秋第二任霸主。

        他还没有安葬父亲,守孝期间,就大老远跑来,支持齐桓公,这于礼不合。《春秋》称他宋子,这里的‘子’,是对服丧公候的正常称呼。他给足了齐桓公面子,能参加这种盛会,也很荣幸,很多人想参加还没机会呢。这次,齐桓公还给了他一个额外的任务,回头再说。

        初期大家只是开个联盟会议,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谈论一下天下大事。在齐桓公的带领下,主要还是重温过去的盟约,相约继续发展友好关系,尊崇王室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