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年谋划 (2 / 4)
对于楚国,原来大家都称它为荆国,把他们比作蛮夷,也称‘荆蛮’。从这一年开始,《春秋》之中,‘荆’字首次更名为‘楚’。从此以后,荆国被称作楚国,一直延续下来,偶尔也称‘荆楚’。
为得到郑国,楚军竟连续三年伐郑,搞得郑国鸡犬不宁,草木皆兵。
8月,齐桓公率领鲁、宋、郑、曹、邾等国在荦地会盟(今河南淮阳西南),也称‘柽(g)地之盟’,一个地方,两个名字,‘九合诸侯’中,排在第五位。这次聚会,主题很简单,就是商议如何讨伐楚国,拯救郑国。
为了郑国,盟主大张旗鼓,举行如此盛大会盟,这让郑文公心底暖洋洋的,眼泪都要下来了。诸侯虽然没有大动作,至少在齐桓公的主持下,大家达成共识:共同对抗蛮楚。
有了齐国的大力支持,郑文公心里有底了,顽强抗楚,决不投降。
公元前658年秋9月,齐桓公再次邀请诸侯,在宋国贯地结盟(今山东曹县西南)。
名义上,是因为江国(今河南正阳县南)和黄国(今河南潢川县隆古乡),这两个遥远的小国家来加盟,实际上,会盟的主题,还是抗击楚国。因为出国属于‘南蛮’,是齐桓公‘攘夷’的主要对象。
再说江国与黄国,都是嬴姓,与秦国一样,伯益的后代。
这两个小国家,原本依附楚国。或许被楚国压迫的太狠,或许仰慕中原霸主齐桓公的仁义,眼看北方阵营强大,它们似乎约好了,同时请求加入中原大家庭。
当时,管仲曾建议齐桓公,好言好语把这两个国家劝退。
因为,它们原本依附楚国,距楚近,离齐远,齐与楚,必将为霸业而开战。如果将来楚国攻打江、黄,齐国派兵营救,道路遥远,难以实施;如果不去营救,又容易失去信义,寒心诸侯。
齐桓公正在高兴头上,根本没考虑那么久远,远邦来服,必须接纳。因此邀请各路诸侯,组织了这次会盟。
十年以后,黄国被楚国所灭,齐国无法援救;三十五年以后,江国也被楚国所灭,晋国鞭长莫及;作为同姓,秦穆公还为江国服丧默哀。
这次会盟,太监竖刁第一次泄露国家军事机密,他与易牙、开方合称‘三贵’,将给齐国带去深重的灾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