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谋划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年谋划 (1 / 4)
        自从那个愚蠢的郑厉公派人拜访楚国之后,楚文王借机踏足中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楚国的崛起,给郑国以至中原诸侯带来无穷祸患。那可是真不客气,先后灭掉申国、息国、邓国等小型国家,蔡国也跟着遭殃,成为楚国小弟,许多年不敢反抗。

        但是,内部的争权夺利,延缓了楚国前进的步伐。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上任以来,内政根本身不由己。当时令尹子元(楚成王叔叔)主政,想勾引楚成王的母亲桃花夫人。为了讨好美女,公元前666年,子元亲自率军伐郑,几乎把郑国灭掉。

        郑文公等人,上演了最早的‘空城计’,差点儿放弃都城逃跑,幸亏齐桓公率领诸侯大军及时赶到,楚国不得不悄悄撤军。第二天,郑国人发现营帐上有乌鸦乱飞,派人侦查,才发现楚国已经撤军。其详细情况,以后再谈。

        之后,楚国内部不稳,楚成王年纪轻轻,大权旁落,无心北上,中原安宁了几年。

        公元前664年,铲除子元之后,楚成王开始带领楚国走向正轨。他任用贤相斗子文(原名斗谷於菟),把楚国带入强国行列,逐渐有了问鼎中原的野心。

        要想争锋中原,必须收服郑国,因为郑国是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虎牢关,南北要冲。

        齐与楚,人才济济,都认识到郑国的关键,故而,双方各自采用不同的手段,竭力拉拢郑国。

        齐国的政策比较简单——怀柔与威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作为中原盟主,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地理位置,或者当前的形势,齐桓公都有着天然优势。故而,自从他称霸之后,郑国更多时间是倒向齐国。

        楚国与郑国关系向来一般,更没有什么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楚国的身份不太好——南蛮,这让许多中原诸侯戴上了有色眼镜,不愿跟楚国有太多的瓜葛。其实,当时的楚国已经非常发达,而且受到中原影响很大,获得王室承认的子爵。

        得不到郑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要把郑国打得跪下求饶,打得满地找牙,打服为止。

        公元前659年秋,楚成王派兵讨伐郑国。没别的原因,就因为郑国依附齐国,遏制了楚国北上之路,楚成王不满意,要收服郑国,挑战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