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伯 (2 / 3)
        对于王室而言,只是拟一道圣旨,写几个大字;对于齐桓公而言,‘方伯’这个名号,比任何宝物都珍贵,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快乐接受的同时,一定要服从命令,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伐卫,有点麻烦,不仅仅是打仗那么简单。那位敢于率军攻打王室的始作俑者卫惠公朔,已经于两年前死翘翘了,人死仇灭,这是规矩。他做了许多坏事,也受到些惩罚,算是善终,不过他的儿子可要倒大霉了。

        现在,卫国的国君是他的儿子卫懿公姬赤,掐指算一下辈份,齐桓公还是他的三舅爷。

        周惠王伐卫这个命令,来的有些晚了。

        虽然卫懿公很昏庸,也不能把卫惠公的罪责,强加到儿子头上,而且卫国百姓也没有罪过。

        刚刚接过‘方伯’的名号,就去讨伐亲戚之国,挺难办。但这是周王的命令,不得不讨伐。而且‘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样一份大礼,根本无法拒绝,‘方伯’这两个字,无价。

        本来卫国对齐国也是时亲时疏,需要的时候低头求助,不需要了立刻撇开。夏季幽地之盟,卫国没有参加,齐桓公也有心教训一下。

        《春秋》记载,公元前667年冬,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会见。城濮是卫国地盘,将来,晋楚在这里发生一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一举奠定第二位霸主晋文公的霸业。

        这次聚会的目的,明显就是针对卫国。

        公元前666年春,也就是鲁国发生灾害,去齐国买粮的那一年,齐桓公出兵伐卫。

        这次齐桓公并没有邀请诸侯帮忙。本身卫国实力有限,再者,跟诸侯没法解释,以‘三舅爷’的身份讨伐卫懿公,实在说不过去;单独出兵,可以临机应变,没必要真刀真枪的大战一场。

        卫懿公这个人不咋地,以后还会介绍,大家知道他十分爱好仙鹤就可以了,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盟主带兵而来,卫懿公如果识趣点儿,以礼相待,派个能言善辩的说客解释一番,低声下气定个盟约,再去给周王赔礼道歉送些礼物,大家化干戈为玉帛,未尝不可。

        然而,不知是自信还是愚蠢,他不问青红皂白,勇敢地率军迎战。

        齐桓公是带着王命来的,理由充分,而且作为时代霸主,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原本齐国就高于卫国,加上人才济济,结果可想而知,卫军被打得鼻青脸肿一败涂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