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伯 (1 / 3)
齐桓公称霸以后,晋国虽然得到周王承认,依然内乱不息,属于晋国的时代,还要等待将近五十年。
晋献公开始对亲人、对家族施行残酷的杀戮;秦国远在西戎,不与中原往来,还没到崛起的时刻;楚国已经很强大了,东征西讨,盛气凌人,有争雄中原的气势,郑、蔡都受到欺负。
公元前667年夏季6月,大热天的,齐桓公邀请鲁庄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五位国君在幽地(今河南兰考境内)结盟。
距离上次幽地结盟(公元前778年),已经过去了12年,也算是一个大循环。
这是一次大型聚会,‘九合诸侯’中,按照时间,排列第四位。身为公爵,鲁庄公终于亲自参加,而且作为齐国女婿,也没什么丢人的,只要支持齐桓公即可,回去还是各过各的小日子。
期间,遂国事件、王室内乱、自然灾害、出嫁哀姜等,齐桓公几乎也没闲着。加上他有‘三大缺点’,从来不知节制,若非管仲替他分忧,几乎成了最忙的人。
这次聚会,主要是陈国、郑国顺服。陈国内乱刚刚平息,郑国则从楚国的怀抱中挣脱出来,回到中原阵营,得到两个诸侯国的拥护,值得庆祝。
但是,卫国不在列。是故意疏远卫国?还是卫国根本不服齐国?或者会盟别有目的?这几年,卫国很消停,但是,公元前675年,卫惠公姬朔干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支持王子颓叛乱,赶跑了周惠王。
再说齐桓公,担任霸主后,可谓功成名就。公元前667年冬天,齐桓公正在宫中欢乐,突然接到周惠王的召命。周惠王派遣卿士召伯廖,来赐封齐桓公,正式命他为‘方伯’。
‘方伯’就是‘伯主’、‘霸主’、‘盟主’的意思,是九州之长,有权代替天子,巡视天下,征伐不服从命令的诸侯。
当年的周文王,之所以能够有权征伐四方,就因为他是‘方伯’,天子之下第一人。
其实,齐桓公已经称霸,得到诸侯认可,昔日的周僖王也曾同意。但是,他没有给齐桓公下达正式文件,缺乏一道正规任命文书,齐桓公的‘霸主’身份,有自封的嫌疑。
现在好了,周惠王亲自派人送来这道珍贵的金牌,非常及时,因为,齐桓公的霸业,还有二十余年呢。从今以后,一切名正言顺,谁敢不服,就可以挥舞着周天子的旗号,率众征讨。
但是,‘方伯’的名号,也不是白给的,是有条件的。其实,这个条件很简单:讨伐卫国。
为什么?当初的王子颓之乱,固然有其内部原因,外部的罪魁祸首,就是卫惠公姬朔。
前文说过,正是他,支持王子颓,联合南燕军队,把周惠王赶出王城,害得真命天子流落民间三年。现在已经过去八年,周惠王至今耿耿于怀,苦于没有实力,只好忍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