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靠山 (3 / 4)
齐桓公‘九合诸侯’,我把这次排列第三位。
《春秋》中,鲁君亲自参加,都记载‘公会某某’,而这次只写了‘会齐候、宋公……’,可见,鲁庄公并没有亲自到会。
前两次会盟,鲁国没有参加,让齐桓公的霸业失色不少。这次,鲁庄公也没有亲自到会,派了个代表,表明对齐桓公霸业的支持,但是,却隐含了‘一丝’不和谐。
如果不是邾国的国君邾子克死了,这次参加盟会的首脑,能达到九位。
当然,那时的会盟,与今天的动辄几十上百国家的聚会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顺便说一下,这一年,周僖王派虢公为使者,命令曲沃伯建立一支军队,正式担任晋国国君。曲沃谋划许多年,导致晋国内部战乱不已,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取代晋国正宗。作为未来的庞然大物,开始走上历史前台。
郑厉公归顺了齐国,但历经沉浮的他,对社会有了深刻认识,最大的收获是:这世道,任何人都不值得长期信赖。
包括对齐桓公这位大靠山,也是猜忌多于信任,以至于不敢亲自去朝拜。既然是靠山,就必须诚心实意,时刻保持联系,郑厉公若即若离的做法,让齐桓公很生气。
这消息,很快传入郑厉公的耳朵里,他依旧没有去齐国朝拜,而是派郑詹,前往齐国解释。
齐桓公怒气难消,据《春秋》记载:齐人执郑詹。
《公羊传》和《谷梁传》都认为,郑詹就是一位普通使者,地位低下。更多学者则认为,这里的郑詹,就是郑国的叔詹,与‘堵叔、师叔’并列郑国‘三良’,贤名远播诸侯。
相信郑厉公不会派个普通小兵前去解释,那对齐桓公是莫大的侮辱,也没必要捉住。
秋季,叔詹逃回郑国。据说(《东周列国志》),由于他很贤能,故而管仲故意放他回国;其实原因不在此,最糟糕的是,当时戍守遂国的齐军,出了大乱子(将来再说)。
通过郑厉公这几件事儿,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心胸狭隘、两面三刀、猜忌心强;做事情,往往为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大局,难怪后世给他的谥号是‘厉’字。谥法所说: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没有一句褒义。
不能平息齐桓公的怒火,形势对郑国十分不利。但是,一件惊天大事,转移了齐桓公的视线。什么事?公元前677年夏,戍守遂国的齐国士兵,一夜之间全部被杀。
这一年,王室也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周僖王病逝,周惠王即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