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乘丘之役 (1 / 4)
长勺之战,终于一雪前耻,而且鲁国收获一位人才——曹刿。这位曹刿到底是谁?现在也说不清。
打败强大的侵略者,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知道为什么,鲁庄公很快转换角色,对宋国发动了进攻。《春秋》中只记载:公元前684年,二月,公侵宋。三月,宋人迁宿。
这次伐宋,《春秋三传》并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似乎‘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根据鲁庄公以往的表现,这不是他的风格。他不会无缘无故的去侵犯别人,都是被人欺负到头顶,他才奋起反击。
伐宋之举,无形中给鲁国多树立了一个敌人。
宋、鲁边境,有一个小国——宿国,风姓,伏羲(太暤)后裔。当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因敬仰伏羲,故而封他的后代于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建立宿国,今天宿姓正宗。另外任国、须勾国、颛臾国,都是伏羲后裔。
一般认为,宿国平时依附鲁国,这让宋国很不满。
鲁国伐宋之后,宋国人为了泄愤,就把宿国人迁居到宋国内地,从此没有了独立自主权,宋国则完全占领了宿国的土地。宿国,成为第三个被灭亡的国家。
齐国当然也听说了这件事儿,齐桓公刚刚准备振兴,却被鲁国泼了一盆冷水,他很不甘心。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齐桓公派人联合宋国,共同伐鲁。
此时,宋国的国君已经换成了宋闵公,也就是那个巨贪宋庄公的儿子,宋庄公到死也没有收到郑厉公许诺的贿赂。齐、宋关系一直不错,加上跟鲁国的新仇旧恨,双方一拍即合。
公元前684年6月,齐、宋联军驻扎在郎地(今山东微山湖一带)。
没办法,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鲁国不能任人宰割,必须迎战。
面对齐、宋联军,鲁国的公子偃发现,宋国军容不整,没有斗志,一看就不是善战的部队。于是,建议鲁庄公,先进攻宋军,只要把他们打败,齐国会不战而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