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田交换 (2 / 4)
但是,祊邑与许田,是周天子的恩赐,没有圣旨,绝对不允许随意买卖,即使私自交换赠送也不行,赔钱,也必须保护好。否则,就是藐视王权,蔑视‘周礼’,大逆不道,有灭族之罪。
对于一般人来说,天子所赐,那就是宝物,食物不舍得吃,衣服不舍得穿,车子不舍得坐。这是一种荣耀,摆在家里光宗耀祖,流传后世,有客人来也可以吹嘘一下,满足潜在的虚荣心。
郑庄公被羞辱后,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于是想出这么个损招,狠狠刺激一下周桓王的神经。一者交换土地,方便双方管理;再者就是挑战一下王权,试试他的底线,以解心中怨气。
干什么事情都需要理由,特别是干坏事,更需要好理由。
公元前715年3月,郑庄公派遣一位叫宛的大臣,到达鲁国,并且主动把祊(bēng)邑先交给鲁国,表示不再陪天子祭祀泰山。为了消除鲁国的顾虑,郑庄公还细心地提出:交换土地后,郑国照样祭祀周公,保证不会让周公庙宇荒废。
鲁国可以辅佐天子祭祀泰山,但是,郑国祭祀周公,就说不过去了。
因为鲁国是周公旦的直系后裔,辅助祭祀泰山不过分;郑国是武王的分支,姬友的后代,建国很晚,祭祀文王、武王、郑桓公姬友都行,却改行祭祀周公旦,传出去是笑谈。
这就好比摆着父亲爷爷的庙宇不管,却祭祀叔叔叔祖,岂不荒谬。
郑庄公发起的这场非法交易,就是向周桓王挑衅,明确告诉他:你不需要我的辅佐,我也不陪你祭祀泰山,各过各的日子。有本事,自己当好您的周王。
基本上,不把天子当天子对待了,可谓大逆不道。
两地交换,虽然不合礼制,但鲁隐公也没有明确拒绝。毕竟双方关系不错,互利双赢,而且有人愿意祭祀自己的先祖,有什么不好的吗?必须欢迎。
郑国是诚心诚意,希望赶快达成交易,鲁隐公也不客气,真就派人去管理祊邑。
但是,鲁国口头答应,心里还不太满意。
为什么?因为许田面积大,祊邑面积小,谁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祖宗留下的土地,即使交换,也不能吃亏。于是,双方谈谈停停,鲁国敞亮接收了郑国的祊邑,却一直没有履行合约,有点儿不讲究,完全一个老赖形象。
郑国并不着急。鲁国既然接收祊邑,这笔交易基本达成,剩下的细节问题,都不算什么,就差一个机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