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义灭亲(一) (2 / 3)
        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

        石碏几次劝阻,苦口婆心,声色俱厉,石厚根本听不进去。不听话的家伙,石碏一怒之下,把儿子暴打一顿,并且派人把他囚禁在小黑屋里,禁止外出与州吁汇合。

        石厚虽然被囚禁,却并不甘心,儿大不由爹,他想尽一切办法逃出石府,然后离家出走,从此不进家门。这点跟今天的年轻人很像,充满叛逆,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人们美其名曰‘青春期’。

        对于这个不孝子,石碏拿他没办法,不禁长叹一声,唉——生死有命,随他去吧!

        公元前735年,卫前庄公去世,姬完继位,就是卫桓公。

        石碏预感国家将有内变,自己年纪大了,无力辅佐朝政,于是告老退休,以躲避灾祸。

        跟许多国家,许多朝代一样,新君即位,总是暗藏许多凶险。卫国平静的表面下,同样隐藏着无穷的杀机,这就是权力的诱惑,许多人难以抗拒。

        都是妾生的孩子,都是庶出,凭什么他当国君,我为臣子?州吁向来桀骜不驯,没有了老爸卫前庄公的管束,此时更加骄奢蛮横,常常有不臣之心。

        据《史记》记载,第二年,卫桓公找个理由,罢免州吁。毕竟,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分子,绝对不能纵容。

        形势有变,危及生命,州吁感到害怕,急匆匆逃出卫国。他不甘心,暗中网罗卫国的亡命之徒,并且结交逃到共国的太叔段,谋划着有朝一日杀回卫国。

        太叔段,前文讲过,郑庄公的弟弟,谋反失败后(公元前722年),他的儿子公孙滑,不敢在郑国停留,逃亡到卫国。在卫桓公面前哭诉一通,并且把郑庄公逼走弟弟软禁母亲的恶行,大肆渲染一番,恳请卫桓公出兵伐郑,惩罚不孝之人。

        在《史记》中记载,太叔段谋反失败,但没死,他和州吁联合伐郑;《左传》记载,太叔段后来逃往共国,他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一通哭诉,请卫桓公伐郑。

        两者记载,大同小异。

        已经过去十余年,卫桓公习惯了安稳日子,对州吁的防备有所松懈。他也不问青红皂白,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真的出兵进攻郑国,要替太叔段打抱不平。

        无端给自己树立外敌,纯是吃饱撑的。一没有天子的权力,二没有霸主的威望,三没有高尚的品德,凭什么去管人家的事情?而且还动用军队,给国家带来灾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