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几件小事讲起
公元1398年,一个官宦世家庭院内传来了孩子呱呱坠地的哭声,孩子的父亲于仁大概此时万万不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必将名垂青史,按道理来说,每当有大人物出生的时候,天象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汉高祖刘邦,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的母亲在大湖边休息,做梦梦到自己与神明相遇,而刘老太君去找妻子的时候看见了一条龙趴在妻子的身上,不久妻子便怀孕,生下了刘邦。而据说刘邦出生时左边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年少的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脑补到这一画面,从此患上了密集恐惧症,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感到肉麻无比。如果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这摆明了这条龙给刘老太君戴了一顶绿帽子,那这么说来,刘邦就不是刘老太君的儿子而是那条龙的后代,这不就说明了自己的确是真龙天子,而自己患癌症的风险也成为自己为自己增添的一点神秘感,所以这个神仙显灵的事情多半是刘老三忽悠别人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伎俩。
这类似的手段明太祖朱元璋也使过,据说朱元璋出生时,身上红光四射,周围的邻居还以为他家着火了,纷纷前来救火,我估计其实是十月以后安徽一带温度开始下降,老朱家拿个类似火盆的东西保持产房温度什么的,被后世夸大了,神话了皇权。这样的事情在今天大多数人看来十分愚蠢,但是在当时这种东西是很有市场的,哪怕是当下也能忽悠不少人。只要人类对这个世界还保持着未知,这些玄学就一定会有他的信众,这是人类的想象力决定的。虽说是玄学,但是我们学习社会科学的人判断事物没有绝对,唐德刚先生也在他的著作《晚清七十年》中就回忆到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在重庆读书时,学生中流传着刘伯温烧饼歌里“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休”的歌谣。所以对于这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任何判断都要有所保留,因为我们的世界未知的事物有很多。于谦不是什么帝王诸侯,平平淡淡,所以出生时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象(就算是有史官们也不敢记载)。但是在他年少时却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预言,并且这个预言印证在了他的身上。
于谦的父亲于仁,在工部当差做过小官,后来隐居钱塘不入仕,他的祖父曾经于文大曾经在洪武年间做过工部主事,死后因为于谦而被加赠兵部右侍郎(相当于今天国防部副部长),他的曾祖父于九思是一名书法家,画家,曾经官至湖南宣慰使,也算得上是一名封疆大吏,其祖上更是做到元代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兼外交部长)这样的朝廷重臣。在这样的官宦世家里,于谦童年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质量肯定是高于平常百姓家,更重要的是,于谦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形成了自己的三观。
按照于谦家族的发展轨迹来看,于谦似乎就是考个功名,当个无关紧要的官员,最多也就像他的曾祖父一样当个地方大员,了此一生。这也是很多学子向往的一生。然而于谦七岁那年,有个和尚看到他说他未来会成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宰相,在今天我们看来这样的漂亮话让人觉得习以为常、奉承谄媚,但是当时大明已经没有了宰相——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在暴怒之下(或者说精心预谋之下)诛杀胡惟庸九族,株连数万人,而后废除丞相制度,并且也到死也不忘要求子孙后代,不可再立丞相。我相信如果于谦此时已经对当时的官制有所了解,必定会对和尚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这就是一个想要捞点好处的江湖骗子。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和尚的话或许激励了年少的于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于谦一生的轨迹。
说到这里,有必要聊一下皇权的强化与明朝的内阁制度。虽说老朱废了丞相制度,他本人也许不需要宰相来辅佐他治理国家,但是历史需要宰相,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中国需要宰相,历史规律就像个牛皮糖,甩是很难甩掉的,违背规律而行必将受到惩罚。为什么说当时的中国需要宰相?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事务繁多,中央每天需要处理从各地来的许多折子,单单凭一个皇帝是难以处理这样的繁杂事务,所以皇帝需要一个人来辅助他,那这个人的职能就类似于宰相。历史上的皇帝大多觉得自己的宰相权力过大,所以一直在削弱相权,到唐代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时,三省的长官都被称为宰相,此时相权被分离了,但是同样是这些宰相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到了明朝时,朱元璋更狠,独揽大权,一下子就废除了丞相,他自己倒好,披星戴月也要处理完奏折,但是他的后代就没有遗传他勤劳的基因。从建文帝开始,就创立了内阁,作为自己的类似于秘书的角色,后来历经几朝发展,尤其是票拟权的形成,内阁权力甚至已经超越了前朝的宰相,代表权臣有张居正,严嵩等人,他们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量级选手,甚至于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权力已经达到了皇权的高度。在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明朝皇权膨胀还会出现类似张居正这样的权臣,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哪里——其实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皇帝本身。内阁只是皇权的附属产品,其权力本身是不大的,这就好比当今一些老板的秘书,他们深受老板赏识,接近权力的中心,帮助老板办事。于是乎老板会有意无意间赋予秘书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力,这里的内阁就相当于秘书,皇帝就像老板,一旦所有的权力集中于这个老板身上,而这个老板是个不管事的主,那所有的权力都会被最靠近权力中心的人所利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明代中后期权臣这么多的原因,所以内阁阁老们的权力来自于皇权,或者说本质上相当大部分就是皇权。正是皇帝有意无意间给予内阁或是宦官以权力,形成习惯之后才造成了严嵩、魏忠贤们权力的膨胀。
朱元璋是个狠人,历史规律没有缠上朱元璋,却缠上了老朱的子孙后代,如果朱元璋地下有灵,一定悔恨交加,见到朱棣朱允炆叔侄后,必然大骂一番,再把这两叔侄拉来打板子。
朱元璋废除宰相,按道理来说不会再有宰相这样权侵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狠角色再出现了。可是历史就是这样,种种巧合碰在一起,成了历史的既定事实,他们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可他们暗含了诸多蹊跷——皇权的膨胀与相权产生冲突,进而消灭了相权,但是朱元璋可能永远不会想皇权本身就是人把控的,正是个人的主观意愿不同,类似徐阶张居正于谦的英雄人物和严嵩魏忠贤温体仁的乱臣贼子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这也便是历史的精彩之处。人们或许能够预测历史的结果,却不能预测会是以怎样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因为一个大人物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历史长河某一阶段的航道与方向,但是他不能改变历史的结果,因为他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所以在历史中,英雄永远是可贵的,也往往是悲情的,他们能改变一时的走向,却无法改变历史的结果,要么成为阻碍,要么为历史发展推波助澜。
于谦正是这样的英雄。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