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简史-第四章列国纷争(下)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性简史-第四章列国纷争(下) (2 / 4)
        不同于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道法自然,清虚自守,齐物而侍,认为大道无为,强调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万物随其自然规律而发展,以自身固有的方式运行,“道”也要顺应万物的自然状态,所以得道者应以无为而治的态度治理天下。道家提倡的以清静而使人退欲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也有人认为,道家也不完全消极,道家人物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身退。在历史长河中,每当灾世来临之时,道家人物便以一身浩然正气挑战灾难乱源,诛邪卫道。道家的经典主要有《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六韬》等。

        道家思想作为一种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但是,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创始人并不是老子。道教以始源于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教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是谓“道教三祖”。

        法家。法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是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的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期的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通过在各国变法的实践中予以大力发展,其中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倡重法(法治)、重势(权势)、重术(策略),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系统总结梳理,集法家之大成。

        韩非,战国末期最弱小的韩国的公子,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学生,却喜刑名法术之学,世人尊称为韩非子。著有《韩非子》,共55篇,十万余字。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屡次向韩王建言变法,但皆未被采纳。他写下《孤愤》《五蠹》《内外储》等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他的思想备受秦王嬴政赏识,秦王见到他著的《孤愤》《五蠹》时曾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是,因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国家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主张君主应扫除世袭贵族的掣肘,“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经过实践锻炼的官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强调严格执行法律,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百姓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

        法家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经济,鼓励“耕战”,以实现“富国强兵”。主张“缘法而治”,提倡“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观点。反对保守复古,主张锐意改革,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使平民可以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实现社会地位的上升,是平民的政治代言人,代表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历史潮流,瓦解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周朝等级制度及贵族政体,其以法治国的主张至今仍影响深远。

        法家思想最成功的实践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使秦国一跃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最终实现了“六王毕,四海一”的统一伟业。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也是法家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其创始人是孙武,代表人物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主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但都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为中国最杰出的兵书,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重视了解实际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注重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对后世影响甚大,深受世界各国喜爱。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曾与庞涓共同研习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嫉妒他的才能,便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削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他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根本因素,提出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

        墨家也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认为“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提倡节用节葬,尊天事鬼。墨家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信徒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子”。但是,由于墨家思想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日后发展不大。

        除上述影响较大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之外,诸子百家中还有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家、纵横家、医家等也流传较广,据说另有说不上名字的学派189家,著作4324篇,也有说上千家的。

        2.西方的光辉思想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后来马其顿帝国的短暂统一之外,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城邦也呈现出列国纷争、人文繁盛的景象。希波战争以后,古希腊的城邦经济高度繁荣,临近海洋的特定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人并不需要依靠农耕谋生,而是在海上经商、做海盗来求得生存。这种海洋商业文明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满原始欲望、崇尚智慧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古希腊人的自我意识、追求现世价值、注重维护个人权益的价值理念,并由此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不同于大河农业文明的古希腊城邦商业文明。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继而成为整个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源泉。

        无论是民主政体的实践、自由探究的精神、多种形式的艺术、和哲学思想,都构成了古希腊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它犹如一座雄伟壮丽的人文圣殿,星河灿烂、群星闪耀,他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巨人,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巨人,这些巨人大多在几个专业或领域建有辉煌业绩,甚至开人类历史之先河。

        圣哲先贤。众所周知,古希腊人崇尚智慧,他们心目中掌管智慧的神是美丽而神通广大的雅典娜。面对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希腊人总是困惑于它的捉摸不定,乐于探求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古希腊完善的民主制度释放出的自由空气,更像磁铁一般吸引着各处人才。在哲学王国里,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斯多德等,古希腊的圣哲先贤纷纷设坛讲学,建宗立派,唯物唯心,无神有神,摩肩接踵,影响至今,形成了一道闪耀千年的璀璨风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