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成功与长进
一年初秋,流行一种疾病,患者有发热、有汗、咳嗽、鼻血等症状,蔓延的非常广。当时的医者多从新感引发伏暑论治,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我碰到这种病人的时候,根据其数脉且右大于左的脉象,认为是《温病条辨-上焦篇》所说的“秋(秋燥病,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燥”病。
我用以桑杏汤或沙参麦冬汤等方加减,效果显著。又过了两年时间吧,正是夏秋交际的时候,又流行了一种上吐下泻,甚至四肢冰凉转筋、躁扰不宁。我在辩证上,确认其为“热霍(热霍乱,病名。因感受暑热湿浊之邪,郁遏中焦所致之吐泻)乱”。
用王孟英《霍乱论》和姚训恭《霍乱新论》两书中所记载的连萸解毒汤、驾轻汤和蚕矢汤等方,治好了很多的因误服热药而至病重的人,我因此名声大甚。
我初步学习哲学理论的时候是在三十岁左右,人不读书不知意,不学不知前路甚远!通过学习,我懂了中医理论的形成,是由我们祖先在积累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中,认识到医学部门所有事物的矛盾法则,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对立势力相互作用和斗争。
因而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运用具有哲理的矛盾分析法的阴阳学说,来阐述医学部门本身特殊的矛盾运动规律。
中医书籍中的阴阳二字,虽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但“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因此,阴阳两者的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阴阳学说,则是揭示医学特殊矛盾的说理工具,所以阴阳不等同于普通矛盾,治愈脏象、经络、血气、津液、营卫、病因等学说。
无论其关系到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都离不开矛盾运动的物质,也就离不开阴阳。所以在《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王冰注释:“一,谓离合也。”所谓“离合”,即意味着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基于此,也就加强了我一向主张的一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体系核心的信念。
“天人相应”说的精神实质,符合于**《自然辩证法》所认为“生命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地新陈代谢”的观点。毫无疑问,新陈代谢,是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固然只是粗略的描绘机体新陈代谢的概况,而同书《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状、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说,则是对自然界一切不断地新陈代谢的概括。
中医发病学的特点,不仅在于认识到疾病内部纯在着邪正斗争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在内外因统一的认识基础上,把机体的正气(内因)放在首要的地位,邪气(外因)能否致人于病,决定于机体正气的适应能力。这就吻合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科学论断。
至于陈无择之片面的看到致病之因,看不到受病之体的“三因”说和“本不弱而生病”之说,都违背了祖国医学固有的朴素的辩证法的两点论,而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纯外因论或被动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