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谈针灸之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大谈针灸之法!
        先父对针灸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指导我若是想要学好针灸这一门学问,那一定要看《类经》的十九卷至二十二卷,这四卷归纳和总结了古代医家针术的各种见解,只有在熟读之后才能了解后世针灸专著的学术思想渊源。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我在学习中的点滴体会,粗犷之语,望诸多老师前辈多多包涵。

        下面举十九卷之七“用针虚实补泻”为例,《灵枢-就真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清则泄之,宛陈则徐之,邪盛则虚之。”这一段经文,揭示了针灸治疗的法则,即使到今时今日依然指导着针灸的临床。

        《类经》把《素问-针解篇》和《灵枢-小针解》的原文归并在一节中,前后参照,起到了自身注解的作用,对理解该书的作者的意思有很大的裨益。

        “虚则实之”,是什么意思?在“小针解”中解释说:“所谓虚则实之,气口虚而当补只也。”“针解篇”说:“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把这几篇东西集合在一起,可以起到互相补充,容易理解这样的一个作用,虚是指正气虚(中医说先天之阳气是人的正气)。寸口之脉(寸口脉是位于手桡骨茎突处定关,关前为寸的一个穴位。)呈虚象,使针下热,那么现如今的加热针的手段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例如热补手法或烧山手法,都是从《内经》这一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满则泄之”,“小针解”一书中这样说:“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针解篇”说:“满而泻之者,针下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满者是什么意思呢,代表着什么呢?邪气(中医说的“邪气”,即病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即:风、寒、署、湿、燥、火,也称六气,包括引起传染病的病邪,它们是引起外感的外邪之气。当正气受损时,邪气则乘虚而入。)满盛!

        气口(上面提到的寸口)之脉脉象盛实,这种脉象就是医学上说的“邪盛之脉”!解决的办法就是用针法以祛邪。

        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曾提到过:针下寒者,自热而寒也。寒则邪气去而实者虚矣,故为泻。当今常用的凉泻手段是透天凉手法(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自行去查找一下!),就是这一治则的一种演变。

        “宛陈则徐之者,去血脉也。”

        “针解篇”说:“出恶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啥意思呢?其实也不难理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淤积恶血的病症!须以针法祛除恶血,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我曾经用七星针浅刺加拔火罐的方式,为一个腰部有淤堵恶血的患者治疗,立竿见影!

        后来,治疗各种固定性的疼痛症和血瘀症都收到一定的效果。

        “邪盛则虚之”,是谓“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

        “针解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针勿按”亦即泻其邪。“小针解”说:“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这就是近代所采用的徐疾补泻的方法渊源!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过肝胃不和,胸腚痞满这样的病例,我的治疗手段是针刺胃之募穴中脘,出针之后,在以拔火罐的方式治疗,既能宽胸消痞,又能降气和胃,如患者出现因虚阳上扰而引起的眩晕症,此法效果显著。

        接下来,我讲两个我遇到的比较记忆深刻的医案例,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的治疗方法。

        例一、庄某,女、年龄三十四岁,患眩晕症多达十年之久,遍寻名医,虽然接受过多种的治疗,但是眩晕呕吐仍然是反复发作,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眩晕感袭来,所以来找我给她针灸,为其把脉,脉形沉细,舌苔薄腻,我的诊断结果为:劳累所伤,湿痰中阻,于是我取百会,天柱,大杼、丝竹空、内关、足临泣等穴位,用捻旋泻发,以清镇宁神,疏些肝胆,并加中脘(针后拔火罐),足三里,亦用捻旋泻法,是用调胃和中之法,以收化湿除痰之功。

        后再次来问诊,我问她情况如何,她说感觉良好,多有改善!再次针灸,数诊之后,病情痊愈,此时已近二十年,未见有复发之消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