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三章 (1 / 18)
腊月到了,年关那一天尤其的寒冷。黑沉沉的云朵压着乡村寨子。
天空凛冽,阴暗,夹杂着冷风冷雨,空气随之骤降,过了一会儿的样子,突然降下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大朵大朵的雪花肆掠,飘落在田野里,山梁上,马帮路头,寨子的房屋上,场坝里,像一片一片的鹅毛漫天飞舞。藏在边镇大山里的关家大寨迅速被罩住了。
天色不早了,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大路上突然疾驰来一队人马,一百多个人的样子。马上的人背上背着大刀,大刀的刀把上系着红巾,有的红巾已经陈旧了,被血污染成为了黑色,还是能够看清楚上面拴的是红布条。
马到驿道检查口时,没有停下来,把守驿道的亭长焦急地招呼,马速放慢一些,需要检查,骑在马背上的其中一个人回答,齐王要回家去过年,来得晚了,怕赶不上团年饭了,你们不要阻拦。
亭长说,既是齐王回家去,你们走你们的,咱不搜查就是了。
关家营盘还是原来的关家营盘,什么都没有改变,无论上面居住的人户还是习俗,最初起事的时候,顺子从寨子里带去了四十多个壮士,每一个都是大智大勇之人,为农民军的发展奉献了智慧,后来建立了农民政权,更是发挥了大作用。
齐王治下改变治理方法策略的时候,关家营盘首先进行改革,实施新规定,对其它地方的改革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实行的屯团戍边的战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验已经比从前几个朝代更加成熟,完善了。年关到了,大家虽然在造反起义,还是翻山越岭赶回寨子来过年。这些年,队伍有时候是在官州有时候是在凉州有时候是在戎州,每一个地方都离关家营盘的距离不远。过几条河流,翻几座大山,跃马扬鞭驰骋过几片坝子,石溪镇就到了,到了石溪镇你会知道关家营盘在什么地方。
寨子里的人户忙活着过年,一共是二百户,每一家多的有七口人,少的也有三四口人,平常时候种地务农,或者做生意,买卖木柴,放牲口,当眼线,哨子,打大仗的时候也拉帮结派的前往助战,只是打完仗,分了战利品,又回到了寨子里了从事生产生活,关家营盘是齐王爷的老巢守不住丢了可会让别人笑话呢,所以大家必须以边种地,边打游击玩麻雀战的方式在山里生活。
关家营盘靠种药草以及砍伐木料为经济的副业收入,喂养羊猪牛马为主业,种植农作物在这个年代基本无法获得收获,所以除了少部分在农民军里当重要首领的人户种植外,小家小户的人户基本没有种植粮食了。今年过的是大团年,没有开小灶过私年,寨子里的全部人口聚集在一块儿吃团年饭。
天空黑了下来,寨子里开始放鞭炮庆祝新年,鞭炮声隔了一座山也能够听到,有人给齐王说,快到寨子了,已经能够听到鞭炮声了。齐王说,咱知道了。
关家营盘寨子里燃起了一堆篝火,不远处还挖了几口灶,安了锅,准备煮面条吃夜宵。现在嘛当然是和大伙儿聚在一块儿吃一顿美滋滋的煮羊肉,煮猪肉块,大锅煮的肉块味道要香一些
关三条在很多兄弟中排行老三,参加起义的前一年里,因为成家立业盖房子的事情,加上要预备娶媳妇的钱,欠下远亲近邻一大笔账,许多人不打算和这一门亲戚往来了,怕增添累赘。关三条家人口多,上有老母,还有三个弟兄,分家没有分到多少财产,分家后几弟兄都贫穷,顾不上彼此。加上为农民军办事,长年累月活动在外,无暇顾及家里的生活生产,家境就显得更为贫穷了。关三条也回来过年了。趁着天下大雪,四野无人,批了羊毛毡,戴了大斗笠出去,沿着高低不平的毛毛路去借点给妻小生活的盘餐,吃了团年饭,大家又要回到队伍里,趁着这会儿空隙,三条要到几家熟人家走一走。
三条去了大哥家,推开老大家的烂木门,三条想给大哥家借两百斤米,几块肉留在家里给家人在自己上队伍去之后生活困难的时候度日用,分家的时候老大家分的财产最多,加上三条帮老大家干过不少的活儿,包括娶媳妇,按道理来说这点儿要求不会不答应吧。
三条推开老大家的门,看见了大哥家的媳妇在搅拌着炒面狼吞虎咽下咽,口水淌在碗里了,煞是幽默,关泼皮见到三弟推门进来,忙让媳妇把碗往床脚藏,炒面撒了下来沾了一床单。见到这个光景,三条没有进门去,站在大门口对大哥说,外面不是要吃大团年饭了吗,你家不怕在家里吃饱了团年桌子上吃不下肉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