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二章 (1 / 12)
道光帝继位之后,天下无事,把精力完全放在了禁鸦片的事情上,没有把剿灭农民军的大事放在首位来思考清廷的前途问题,他只看到西洋人不断的涌入清廷的地盘上来,带着鸦片,念着西洋教咒语……把疆土弄得花里胡哨了,需要彻底的固定一下清廷的样子,撵走洋人,禁止鸦片在土地上四处乱开花。清廷时时酝酿对洋人的仇恨情绪,以至于后来爆发战争在所难免……。边镇地方虽然已是农民军的地盘,山贼,土司,地主,没有忙着争地盘,起内讧的机会,但是,清廷对边镇地方的策略,或者说宽松政策助长了地方各家住户的气焰,有故意投机取巧倒把农民政权的嫌疑,如果归降农民军的老百姓一旦上了清廷的软治计的当后果很严重,简直不堪设想,会给农民政权方面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所以当此之时,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打退清廷安抚措施给老百姓思想带来的迷茫感,不能让老百姓的人心被清廷一招宽松策略就给收买了。齐王每天思考应对措施,最后还是采用全民皆兵制解决了相关问题。
农民军武装力量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已经蔚为壮观,单是属性就可以分为五支力量,用它们冲锋陷阵号角作为划分,一支是彝族的喇叭号角部,一支是苗族的芦笙号角部,一支是螺丝号角部,一支是汉族的牛皮鼓牛角号部,其它的部都是单一的编制,规模不大,每支只有十余万人,驻地方力量更是少之又少,仅仅是一个部,从清朝的衙役队伍改编而来的几个老清兵,有的虽然穿了新式官袍,扛上了长缨枪,却留着辫子,还没有正式蓄头发。为了和清廷在衣着打扮发饰,等方面有所区别,农民军治理的地盘已经明文规定不准剃发了,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当留到老之将至了魂归地下。开始的时候是这样兴,大家也都遵守规则,可是后来因为有医生发明了新型药,头发能治疗牲口的疾病,主要治法是用蚯蚓和头发混在一块儿干炒过后喂牛羊马能够治病。农民军有成千上万的牲口每年夏天到了,就会感染生病,冬天到了也会感染生病。头发的需求量于是多了起来,没有头发卖怎么能行呢,没有头发卖岂不要毁灭一个物种,禁止剪头发这个法令于是成为了大家都热衷于讨论的问题。
大齐治地经过讨论,觉得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府不应该再重蹈覆辙,走历朝历代或者当今皇帝走的路子了,干涉老百姓的事情干涉到了裤兜里的鸟鸟的何去何从问题上,简直是岂有此理。要走一条让老百姓获得充分的自由,绝对的幸福,不再为了惧怕自己不符合规定而四处漂泊躲避朝廷的乱整乱治。
头发的事物嘛,农民政权认为应该让农民或者生活在这一块土地上的或者从事各种行业的人群去自主,想怎么处理头发怎么处理头发,政府从今以后不再过问头发的事情了,你留也可以,削了当真和尚,假和尚都可以。反正政府再也不过问头发的事情了。
其次是样子的问题,清廷大兴土木,带着许多李总管,刘公公四处对老百姓进行形象评估,给这个或者那个的样子划分三六九等,扁的圆的长的方的扭的,几乎所有的地方人口都被划分了三六九等,判处了能够在什么地方活动,什么地方吃饭,什么地方居住,有的绅士养蝉人因为样子不帅呆了,也就是丑被判处只能睡在大街上,有的人到中年了,被划定必须离婚,因为媳妇的个头儿实在是高大极了,男人实在是矮极了,虽然不是有病的那种,还是有一米六的,都是媳妇居然一米八几,负责相关事宜的学令大人们就判两人分开,不准再在一块儿洞房花烛了……。
所有这般那样,因为政府要管到老百姓的脸上脖子上脚上裤裆里,突然乱了套,老百姓对清政府恨之入骨,当此之时,南方的农民军义在全民皆兵制范畴内施行不侵犯老百姓的自由自主权力,除了必要的时候,农民政权具有统筹安排每一家住户的权力外,相关住户只要每一户派一个丁壮参加农民军,不逃跑,不背叛队伍,他的家庭一概免之。丁壮如果死掉了,当另派一人替上,队伍发给慰问品,银两,安葬费。丁壮的服役期没有一定的规定,年限多的能够服役到老死,年限少的也要服役几十年。只有一人服役的时候是政权最鼎盛的时候,无须过多的统筹兼顾。如果打大仗,需要全民皆兵,妇女老弱也要编制进入队伍,那个时候农民军实行家庭战术,境内没有一个兵丁的样子,丁壮全部复员回到寨子里,主要是自己家里,由主薄组织大会战,会战结束后,丁壮归队。家庭里的财产分为公私两种,必须公的公安排,必须私有的个人自己安排。平常时候,赶乡场,老百姓带到乡场去交易买卖的就是私有的部分。而交到地方主薄,监办那里的就是公家的部分。公家的部分一度一减再减,只剩下土地承包税,牲口喂养税,人丁注册税几种。比如牲口,猪羊牛马之类遵循谁喂的就是谁的为基本规则做事。政府有几样紧抓不放就可以了,一是人口,二是土地,三是经济,四是医疗,五是教育……。
所有这些安排,巩固了农民政权的建设,发展。
汉族地方武装力量中,只有关家营盘的顺子的队伍实力最强,每次打仗,只要一屯团戍连,至少能整编出三十万精干队伍,骑兵。
彝族人的牛角号起义军驻扎在哈巴山一带。主要力量是骑兵,武器是老弯刀。服装是锦鸡服,冲锋号是牛角号。
苗族人的芦笙号起义军驻扎在分界河一带。主要力量是步兵,苗族人平常时候靠追山打猎为生,基本没有种地,武器是弓箭和驽。冲锋号是芦笙。穿着服装是花苗服。
已经投降了农民军的衙役当然是驻扎在衙门里,衙门现在叫做营监办处。刀斧手最多,交通工具是老牌战车和马儿,武器是大刀,服装起义服搭帽子,有的衙役还留着辫子。
顺子的队伍剿匪之前,派了一个特委在地方进行卧底,步兵居多,武器是步枪,服装是老式的战服。对进攻高原山区的敌人实行里应外合战术,大队伍从正面展开第一轮进攻,老百姓民兵从侧面进行第二轮清剿。击毙为主,诱降为辅的战略,巩固了根据地,取得了空前绝后的胜利。
顺子,以就是关顺子的队伍驻扎在大地方官州,兼辖制多个地方,比如石溪镇关家营盘,高原城,戎州等几个他的家眷居住的地方。
骑兵,步兵皆有,战具有马车,马儿,枪,刀,大炮。服装大多是起义服,五花八门都有,没有固定服装样式,队伍里穿什么的都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