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节 (2 / 6)
        在一年时间里,他走遍了整个大汉国许多公侯世家的封地,可得到的待遇,却无一是闭门羹。

        公侯们已经堕落了,他们现在的需要的,不再是谋士食客,而是那些可以为他们赚钱,或者可以为他们带来欢乐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儒家弟子。

        这令他沮丧无比,而大汉国的察举制度,对目前的他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那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无论是贤良还是方正,那都需要在地方上树立起良好的名声,让地方官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然后还要通过地方官自己的考核。

        但公孙弘却并愿意浪费这么多时间,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能够活到五十岁,已经相当的不容易。

        他并不清楚,自己最终能够活到八十多岁,于是,他来到了长安,这个大汉国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中心,他希望,在这里可以得到公侯们的青睐。

        最初,公孙弘对自己的实力满怀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学问与才华,定然可以得到那些求贤若渴的公侯的青睐。

        而且,他仪表堂堂,相貌很好,虽然年纪已经老了,但他的身体,却还依然健壮。

        更重要的是,公孙弘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这些年来的潜学苦修,已经反复钻研,使他掌握了一个他自认为完美的新想法:儒法结合。

        既,他决定用儒家的经典,来解释法家的行为,这样一来,便可满足天子对独裁权利的渴望,又可用大义的名分,堵住其他人的嘴。

        但是,在长安城,他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很多在长安居住的公侯,确实需要人才,但是,帮公侯筛选食客的门房们,却不需要,他们只需要钱,没有钱,你就连说话的权利也没有,便会被一大帮打手扔到大街上。

        而长安城的生活水平又远比其他地方高,吃饭要钱,住地方也要钱,对于公孙弘这样一个抱着很快就可以进入公侯家当谋士的人来说,显然,他的盘缠,并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

        于是,他不得不举债,而举债的后果,他相当清楚,但他依然满怀信心,认为自己不久便可以挤身长安上流社会,对此并不在意。

        于是,这一切的发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现在他的心里万分庆幸和高兴,终于有一位大人物看上他了,他的脑海中,回荡着历史上那些知名的大人物的名字:商鞅,申不害,乐毅。他感觉,机会就在眼前,他发誓,一定抓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