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四君子 (1 / 5)
世来汉疆域荆州、扬州、益州、交州多有才俊,自光武帝时便有效力东汉并为前汉盛世做出贡献的。时较为出名的便是交州苏氏、荆州张氏、益州于氏、扬州余氏四大家族。其中苏氏大族的起源一说为战国的苏武。这一说法称是因苏武去世后荆州之民得宗因为敬仰而追慕传承他的个人精神而自称为苏家后代,因而人称其为“苏德宗”,自然后世认其为苏氏始祖。而荆州之张氏、益州之于氏、扬州之余氏祖宗亲的认定也大多是效仿这种模式。因四族都曾对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后人当时的时代以至于延续至高祖一代时都有对这四族有所敬意。夸张一点说,这可以说也就相当于名族了。
却说四族发展至光武一代也大概就是第六七代了。荆州张氏的第七代后人名为张韬。因为荆州地理位置靠近长江中游北部,因此张氏世代发展商业,张氏宗族的商业高峰期正好也是在秦汉两代初期。因为秦汉两代执政者都需要资金来壮大自己势力,因此张家世代都是朝廷亲族。张氏六代张吾曾经创办了张氏庄园(张氏轻工业企业),在后来光武帝征讨诸侯时则转为生产重工业军械支持光武帝。而张韬不仅继承了家族企业,也继承“名族张氏”这一名号。益州于氏世代书臣,到第七代于成一代氏族有些没落但因为其先前影响力的基础下于氏也为“名族”,旧时张吾与于建交好因此张吾常援助于建家族,故而到了于成这一代开始情况好转。扬州余氏则世代为屠户商人,余氏家族企业“扬余食铺”也是名誉天下的老家店。余氏六代,皆为勇武之人,扬州余扶也是因为勇武闻名当地的。
汉建武元年,光武帝誓师讨伐天下诸侯,为此命人写书布告天下邀请各路英杰投奔。张韬立马对光武帝进行了军武支持,于成、苏进以军官效力,余扶则为勇将来投。然而当时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四大名族之后一同投靠光武帝的举动是一次“暗潮竞争”,四人皆受社会舆论中的“争功阴谋论”的影响。
一日,光武帝召张韬入营论事。
“大人何故唤我入营中?”张韬问道
“世人皆提公与于成、苏进、余扶三人争功,公以为何如?”刘秀问道
“无他,此为世人之细说耳。”张韬笑答道
“既如此,请公要三人论于府中,但君不可不辞也。”刘秀笑答
“自当谋成。”张韬虽然非常自信地答应了,但明显心里有些迟疑。“大人吾家中变故,先辞去”张韬拜谢完离开军营。
“此皆为同下,何惧生熟?”刘秀笑着对周围坐客说道。“然。此为军中之吉象也”群臣应答。
正当张韬出营心中迟疑如何邀请三人到府中论事时,忽然听到一声大叫:“丈夫不为一长而效之以立大业,此诚惜哉!自古江东雄余扬,楚汉并争霸王州。州中鲜味尽数余,新上光武我辈扶。”张韬转身一见此人:身长九尺,虎背熊腰,环眼瞋目,虚髯口臼,身着布磷衣甲,腰佩猎户屠刀,脚踩步履云靴,牵汗血。汉子言道:“今日大人欲召我入府论军勇,先生可是亦为大人所召?”
“敢问壮士可为江湖扬州余氏之后七代余护?”张韬问道
“正是,君可为交州苏氏七代苏进?”余护问道
“世称名族以张于为好,以苏余为好。今真如此!吾乃荆州张氏七代张韬也。”张韬答道
“噫!世常竞吾之四家,四族不合,而天下难平也。”余护答道
“以君之勇,辅以能者之谋,集以能者之律,则吾等可助王平天下矣。”张韬答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