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侄子王光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七.侄子王光 (1 / 2)
        王莽的父亲走的早,他的哥哥王永在父亲王曼去世没几年,抛下年幼的儿子王光,以及年轻的妻子田氏,也撒手人寰。两个苦命人,一天也没沾到元城王家发迹后的光,两个顶梁柱一走,可就苦了王莽,12岁的王莽从那刻起,就肩挑了养活全家的重任。

        家里没有成年男子,一下就断了生活来源。王莽的姐姐也早早的嫁给了农民刘玉策,看见这三个字的名字,就知道王莽的姐夫肯定是社会底层人士,要想姐姐能帮衬帮衬娘家,是多么的不现实。空荡荡的房间只留下两个寡妇,还有三个小男孩艰难地生活着。王曼死后很多个才获得封爵,在此之前王莽家绝对没有大片的封地,一个法院中层官员的祖父,自己花天酒地的同时,还得养活一大家子,要想有多丰厚的家产分到王曼手中,这基本没有可能。

        或许王莽有一小块自己的土地吧!不然这一大家子早就饿死了。在封建朝代,要么在土里刨食儿,要么就是做官挣点俸禄,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渠道收入。在元城王家的接济下,12岁的王莽带着全家艰难的生活着。

        从历史的片段中可以看到,侄儿王光是要比王莽长子王宇小一些,王政君当皇后的时候,王莽才12岁,那时父亲王曼己去世。24岁出任黄门郎时,哥哥王永也去世多年,小人物是很难查到生卒日期,从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古人就算成婚再早,再快也要16岁当爹吧,王光又比王宇小,可以推算出王永去世时,王莽差不多17或18岁。

        元城王家是从王政君当上皇太后才开始兴盛,之前的王家,不过就是大汉帝国的中产家庭。祖父王禁也不过就是一个中层官员。

        父亲王曼身体一直不好,家境也一般,好不容易才讨回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老婆。没有社会资源,自身条件又不太突出,始终未得到做官的机会。

        哥哥王永,实际上是王曼的养子,同王莽没有血缘关系,好不容易做到了诸曹尚书的小官,但不久突然病故,留下一个遗孤王光。

        哪怕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王莽仍将哥哥的儿子王光视同己出。由于未领食邑,王莽家的生活品质不如堂兄弟们那样宽裕,虽然如此,他仍让侄子王光到经学博士跟前学习,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哪怕现在的王莽在我们眼里也不过是个孩子。朝廷休假,王莽就驾车赶马,亲自带着酒肉去慰问赠送王光的老师,馈赠礼品遍及他求学时的同学们,许多正在求学的青年儒士都来围观,并认为这是一种荣誉。老人们则在旁边赞叹,对这种“尊敬师长”的做法非常推崇。王莽不仅给王光找来好老师,还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去维护王光的面子,弥补王光缺失的父爱,做到了一个好叔父能做的一切。

        在娶妻生子这件事上,王莽也心怕王光敏感,给了他父亲一样的关怀,不让他感到失去父亲的痛苦,将他和长子王宇一视同仁,让他们同一天娶妻,享受王家孙辈的首场婚礼。

        这场婚礼的具体时间没人记载,以16岁生子,孩子16岁结婚大概年龄来推算,这场婚礼王莽应该在32岁,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公子大婚,宾客满座,热闹异常。而这种殊荣,王莽让王光和王宇共同分享,两对新人,从礼仪,封礼,新房均一模一样,一个标准。王莽只想用这些行动传达给王光,不管你和我有无血缘关系,我从未当你是外人,我也把你当成我最重要的亲人,我的儿子。

        婚礼的主角没人记住,来参加婚礼的宾客才不在乎新郎是谁,而王莽尊兄敬嫂、立子继嗣的一片苦心却得到宾客们的一致称赞。

        而娶媳当天王莽的孝道却载入史书,婚宴上宾客坐满堂屋,忽然有人向王莽说老太太发病,询问应当服什么药,王莽立即前去侍奉服药,完了才返席,刚在酒桌上落座不一会儿,又有人来说老太太不舒服,王莽即速而去,如此往复,等到宾客散去时,他已起身离席了好多次。

        娶妻生子,开枝散叶的事儿忙完,王莽又开始为王光的仕途奔波。公元8年,太皇太后王政君诏:“进摄皇帝子褒新侯王安为新举公,赏都侯王临为褒新公,封王光为衍功侯。”这下家也有了,业也有了,你们年轻一辈就好好生活吧,我对得起哥哥了。

        福兮祸所至,王光刚过上几天侯爷的日子,内心就开始膨胀,想着去收拾自己的仇人,公元8年,正是王莽声望的峰值,想讨好”假皇帝”,想讨好王莽家人的多了去了,王光只在窦况前支了声,谁当初对我怎样怎样,还没支声要不要收拾他,窦况就心急火燎地把那人抓起来,定个罪杀了,窦况想着尽快把人情做实,却没想到把王光彻底的推进了无尽深渊。事后没多久,司威陈崇就向王莽奏报了此事:说他的侄子衍功侯王光,为了私怨找窦况帮他杀人,窦况将人抓住后己定罪处斩。

        窦况是收复西海郡的功臣。凭此战功被封为‘震羌侯’。军人脑回路一般比较直,王光只随口一说,为了义气,不管不顾就把人给做了,错就此犯下。

        王莽大怒,这不是买凶杀人吗?王公贵族就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吗?还要法律干什么?

        拘捕窦况,枉法处死,功是功,过是过,法律就是法律。

        可是王光,下不去手啊,处决了王光,哥哥可就绝后了。对于自己的儿子,违法乱纪,我可以毫不留情面的执行法律,我只是对不起自己。对于侄儿,我下不去手,他死了,那嫂子该如何生活,这可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杀掉王光容易,可一旦这么做,今后该如何面对寡嫂的目光,哥哥死后,她守寡10多年,陪我,陪着我们王家,走过了那段清贫,艰苦的日子,没有嫂子的操持,我都不知能不能咬牙坚持到今天。儿子没了,她的天也就垮了,那王家也就垮掉了半边天。

        窦况很快就依法处决,犯罪明确,事实清楚,窦况也认罪伏法。而王光却拖而不决,满朝文武官员的目光都汇集在这案件上,看王莽何去何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