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六.小试牛刀 (2 / 3)
史书记载,最早飞行的人就是出现在这批特殊本领的人中,王莽亲身视之,一人着羽毛状翅膀,从高高的城墙一跃而下,却毫发未损,今天看,更接近于滑翔。
同时为了保障执行力度,设置“风俗使者”制度,不定期的派8人到各地考察,行使监督纠察之责。
一时间长安城成了世界的中心。大学,天文台,学者宿舍,吸引着大量的人才汇聚长安。“常满仓”建设并投入使用后,物价得到很好的抑制,百姓生活一片祥和,整个王朝接近了“昭宣中兴”时的局面。
匈奴,大宛,大月氏等外族纷纷归顺朝贺。国力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
48万余民众及诸侯王公,自发上书要求为王莽请赏加“九锡”,以感谢他为国为民做的这一切。
“九锡”其实应该叫做“九赐”。“锡”在这里是通“赐”,读音按通假字的读法,读作“赐”。九锡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给予大臣规格最高的一种赏赐,它主要包括车马、衣服、虎贲、乐器、纳陛、朱户、弓矢、铗钺、柜鬯九类物品,反正是一堆好东西。这九种物品的象征意义远高于实用意义。
“加九锡”是皇帝对臣子最高的荣誉赏赐。“九锡”就是皇帝赏赐立了大功的大臣,9种用于礼仪仪仗的用具。这些礼仪用具已经达到或接近皇帝的标准。就是这个大臣的功劳实在太大,爵位,官职已经到顶,真正做到了皇上一人之下,升无可升,在官职没法升,爵位没法升的前提下,拿这种礼仪用具,表示这位大臣的地位超过其他文武官员,这是一种荣耀的象征。你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皇帝是企业的董事长,“加九锡”就是聘你当企业的荣誉董事长,我尊重你,在名望我让你与我基本一致,但你也别真拿自己当董事长,这只是个荣誉。
但各朝皇帝对“加九锡”都慎之又慎,这是皇帝能拿出手的最后一件赏赐,这个压箱底宝贝一出,可就再没有能让人看上眼的礼物了,剩下的就只有他坐下的龙位。
面对这至高无上的荣耀,王莽不改文人的假清高作风,又玩了一把自谦的戏码。
大司徒司直陈崇最先提出要对“宰辅”王莽“加九锡”,以表彰王莽对帝国的贡献,马屁精陈崇在拍马屁一事上真是不遗余力。王舜,甄邯附议。王莽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开什么玩笑,“加九锡”这古代的玩艺你知道都意味着什么吗?古书对其的定位就是受此“九锡”之人,只比皇帝低半分,你们让我加“九锡”,也太抬举我了。
手下这群忠心之臣怎可就此罢手,王莽你这么反对,我就发动群众的力量,你这个为国为民的大宰辅,总不会拒绝民意吧!王莽的手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民间上书运动。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就是上表彰给朝廷,要求给王莽加九锡的文件达到487572封。你说怎么还有零有整,搞得这么精确?有人算过,谁啊?《汉书》的作者班固,他跑到档案室里一件一件查的,487572封。
这场打Call行动只能用圆满来形容,这个487572封是个什么概念?当时全国的人口也不过是6000万,可是绝大多数是文盲;能够识字,能够写字的人不过上百万人;在长安城周边,能够把表彰递到长安城里面的人,识字的有48万多人,这几乎是一网打尽。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有手机的人差不多人手都投了一票,就算是李宇春选秀最火爆的年代也无法做到这一数据。
王莽没被这逆天的数据征服,他仍然拒绝接受加“九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