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专权之路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二.专权之路 (2 / 2)
        堂弟王舜,是堂叔安阳敬侯王音之长子,父死承袭安阳侯。从小就和王莽合得来,虽锦衣玉食,但王莽招必到,也没有因为王莽家穷而看不起,是堂兄弟中跟随王莽最早的。哀帝死,王舜为车骑将军,王莽命其迎立平帝,迁太保。王莽居摄,封为太傅、左辅。

        堂弟王邑,五叔成都侯王商之子,在过去,不是长子,那就得自己博功名,王邑在王莽任黄门郎时就跟随他进入军中,一直在军中任职。在汉哀帝打击王氏一族时,时任侍中的王邑不知咋原因,刘欣特命其除外,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王莽将其带到身边,负责辅佐掌管军事。

        布局差不多了,利害部门全是王莽自己人,留下的不属于任何的派别,留下就留下吧,必定还有这么多活要让人干。

        公元一年,王莽通过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裳,免去了他们的一些小罪,稳住了权势阶层;提高在职官员的福利待遇,加大封赏力度,高薪养廉,保住了在职官员的权益;增加宗庙的礼乐,百姓,鳏寡孤独人土的待遇,保护了社会部分弱势群体;对贫民人士推行恩惠的等政策,营造出了一种政通人和,人民安家乐业的和谐局面。

        群臣纷纷上书,说王莽”定策安宗庙”功绩与霍光一样,理应和霍光一样的待遇。霍光何许人也?这可是历经三朝,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政治家,是昭宣中兴时期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他是西汉王朝迄今为止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没有之一。

        能和偶像并肩,王莽声望达到了顶峰。

        面对这些盛誉,王莽一律婉拒,上书说这些功劳,是他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赏赐他们四人,不必考虑他。高风亮节呀,不得不让人佩服。

        群臣佩服之下,更是多次上书,要求王莽受”安汉公”的称号,享“二万人千户”食邑俸禄。后世史书多说是王莽一手安排,但估计应该不是,十之八九是马屁精所为,慷国家之慨,来巴结权贵。

        甄邯请太后下诏给王莽:“没有偏私,没有党派,才是坦荡的王道。你有安定宗庙的功劳,不可以因为是太皇太后的家人就隐蔽不宣扬,请不要再推辞“。王莽再次上书一再要求辞让,并称病不起。

        左右向太后提议:“还是按照王莽的本意好了,只封赏孔光等人,他就肯起来了。“

        越是谦虚,王太后就越是喜爱,王莽你真为我们元城王家争脸。越是喜爱,就非要将“安汉公”这一礼物送给王莽,不要不行,不要姑妈可就要生气了。

        王莽推辞不过,只好受“安汉公”爵位,但拒2万八千户食邑的俸禄,而提议褒赏宗室群臣。于是朝廷下令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太子开明继立为王;已故东平思王刘宇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刘信等三十六人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如果没有嫡长子,却有庶子生的孙儿,或有同母兄弟的儿子,都可以继承爵位。宗室族属未尽而因罪被剔除,恢复爵位;下令比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员年老退休的,可以终身领取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

        上及宗室群臣,下及庶民鳏寡,加恩于人,无不受施。会做人吧,太会做人了。

        王莽就是这点不好,书生气太重,酸溜溜的,扭扭捏捏,位高权重坦然受之即可,何必呢!

        受让“安汉公”后,随即又升任“四辅”,居三公之上。王莽任太傅,孔光任太师,王舜任太保,甄丰任少傅。太皇太后王政君提出政事除封爵需要上奏外,其余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话虽如此,但其中王舜,甄丰都是王莽的人,孔光不过是块贞洁牌坊,立在哪里,立给外人看的,知识分子我们是尊重的,大儒是会重用的。实则王莽说了算。

        大权独揽,终于可以绘制我的蓝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