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封侯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四.封侯 (2 / 2)
        王莽就这样在他手伸得着的地方,开始着他的试验,”足兵,足食,民信”,他想他能够做到。

        永始元年(前16年)赵飞燕册封为皇后,举国欢庆。王莽趁此时机,上书建议封大姑王君侠为广思君,三姑王君力为广惠君,四姑王君弟为广施君,获准。这是投姑母王政君的好,也是元城王家子弟份内的事。没办法自己必须为自己的仕途努力,我需要获得别人的关注,我需要更大的舞台。

        经此,皇太后不由得对王莽高看了许多。加之王莽做事发于内心,鞍前马后,不辞辛苦,皇太后就更加疼爱。

        与王氏子弟的鲜衣怒马不同,王莽出仕以来,始终如一保持清贫本色,官职每上升一级,就越发谦卑。尽管不算太富裕,却尽力接纳名士,结交了很多士卿大夫。与王氏子弟声色犬马,流连花间柳巷形成鲜明对比。王莽声名日隆,在朝者竞相举荐他,在野者互相夸赞他,他的美誉远远超过他的长辈们。后世多说王莽沽名钓誉,如果一个人能一生保持,那就不是在装,是本性如此。

        王莽谦恭下士的美名远播,他的社会声望很高,叔伯们也很喜欢他。公元前21年,五叔王商上书,请求割一块户邑给王莽封侯。王商感慨王曼走得早,王莽对长辈尊敬,的确讨人喜欢,和其他几房相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伯王风和五叔王商是对自己最好的亲人,王莽觉得他们就象自己的父亲一样,先是大伯王风为他仕途开了一扇门,然后五叔王商又真金白银得资助他。在汉朝,土地就是最硬的硬通货,所有的家庭,整个国家都在同一片土地下刨食,皇帝分封你一片地,那是对你的赏赐。亲人给你一片地,那是对你最大的疼爱。上书附议的大臣众多,劝谏刘骜批示同意的都是当世贤人,如中郎陈汤、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等人。这么多名流为一个不起眼的王莽上书,刘骜想不看好王莽都不行。

        汉成帝刘骜原则上同意王商转让封地,但没有承诺封侯。在这个财富至上的社会,亲情依然存在。不管外界如何评价王家,王莽仍然感受到了长辈的关爱。

        王莽没能封侯,成了元城王家叔伯中的一块心病,穷兄弟你总想帮把手,你不能比我好,不能比我强,太弱还是会伸手。王家几位侯爷兄弟有事没事就在皇太后面前念叨王曼,可怜王莽。

        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曼被追封为新都益候,王莽承袭为新都侯,封地在南阳郡新野,食邑一千五百户,官拜骑都尉,光禄大夫,待中,此时王莽年仅30岁。

        终于对兄弟王曼有了交待,终于完成了大哥王凤的嘱托,面对来谢恩的侄儿,皇太后欣慰地笑了。

        王政君其心大悦,之前娘家兄弟除已故的王曼早已全部封侯,这次王曼获得追封新都益候,加之**终于也有了着落,王政君对兄弟姐妹的安排才终觉圆满,对已故父母也是一个很好的交待。同富贵,这是中华民族当姐姐的最大心愿,顾娘家也是她们的通病。

        成为侯爷的王莽,没有春风得意,更没有得意忘行,反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声誉是王莽行事的准则。王莽很厉害,他知道自身没有实力就先努力做人。儒学独霸大汉天下,王莽就潜修儒学,以圣人所言为自己的座佑铭。大汉的所有官员视钱如命,王莽就做个散财童子。王氏集团又腐败又无能,王莽就谦恭下士,广泛结交名士。王莽送他哥哥留下的孩子王光到博士门下学习,王莽常去看望。王光的老师们见到谦恭有礼的侯爷,更是深感佩服。

        他和淳于长,朝着两个极端,各自飞奔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