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
要说起吃,城里人比我们可就差远了,饭馆里的饭菜永远比不上母亲的厨艺,再好吃的零食也比不上田间地头的美味。
关中西府一带小吃很多,臊子面、擀面皮、锅盔、豆花泡馍等等,这些只讲出名字,都让人垂涎欲滴。现在这些到处都有,但是只是图名声,想吃还得去当地,千万别把不正宗的说难吃。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确,在村里有很多能吃的东西。
麦饭,一种菜和面粉混在一起,蒸出来的吃食,跟菜团子的意思差不多。因菜的不同,麦饭也有很多种,有洋槐花麦饭,苜蓿麦饭,小白菜麦饭,甚至还有蒜苗麦饭,好像只要是菜,就能跟面粉混在一起做麦饭。
洋槐花盛开的时候,我就会闻着味道跑去三爷爷家,扛着父亲做的钩搭(就是长棍子上绑着铁钩子),裤兜再装几个大塑料袋,向着三爷爷院里那三棵大槐树进发。因为个子小,站在地上够不到,上树又费劲,我去了就直接上房顶,三个树上挑好的钩。吓的三婆婆一直喊“你慢点跑,看把房顶给我踩漏了”。钩上满满几袋子,我才回家。回家找个大盆子,把花全部捋在里面,用水淘几遍,剩下的活就交给母亲了。母亲把洋槐花和面粉混在一起,对上适量的水,再揉成絮状,然后就上笼屉。麦饭必须分成两半,一半加糖,一半撒点盐,加糖的蒸出来直接吃,撒盐的加点调料拌着吃,也可以当菜,吃榛子的时候就。蒸熟打开笼屉的那一刻,满院子都是洋槐花的香味,趁着热乎劲再吃一口,别提多美了。
我的家乡以种植小麦为主,所以我们主要吃面食,面食的做法我很多,反正我是数不过来。还有就是玉米,玉米在大家眼里可能就两种吃法,煮或者磨成颗粒熬粥,但对于我们来说,那就多了。就玉米粥,我们叫榛子,就有好几种。
大榛,玉米去皮后磨成一粒玉米一半大小的样子,煮上一锅,榛子有嚼劲,汤也好喝。二榛,比大榛小一些,一样的吃法,但有不一样的感觉。然后就是榛子,我们吃的可不像现在外面买的那么稀,我们特别爱吃稠榛子,做的时候讲究ca(方言,三声,意思就是熬)榛子,必须ca的稠稠的才行。吃的时候讲究抹(读ma,三声)榛子,用筷子剜上一疙瘩,送进嘴里,合上嘴唇,再把筷子抽出来,细细的品味榛子美味,要是再就点自家腌的蒜苔,那感觉就太棒了。
还有就是玉米磨成玉米面,现在好像不怎么吃玉米面,但是我们那边谁家也少不了玉米面。擀面的时候有玉米面,面才不粘,更好做一些。不能用麦面,用麦面面汤就会稠,不仅面汤不好喝,也容易糊锅。做搅团的时候用玉米面勾芡,做出来的搅团才更有嚼劲。隔三差五再用玉米面蒸点玉米面粑粑(跟发糕差不多),那味道也很棒。
除了家里做的这些好吃的以外,我们玩的时候也少不了吃的。田间地头会有很多野果子,比如酸枣、跳蚤枕头、洋来瓜、嫩油菜杆、野草莓等等。反正好吃的、能吃的特别多。
吃够了田间天生的美味之后,我们也经常创造一些美味。比如烧麦絮,麦子还是青稞(不是西藏的青稞,麦子长出颗粒后,麦粒还是绿色,我们方言叫青稞)的时候,拔一大把,点一堆火,把麦絮放在火上烧。麦芒燎没了,麦絮外面烧黑了,就烧好了,然后一粒一粒剥出来,剥一大把,再一次倒进嘴里,那劲道,那香味,别提多美了。
还有就是烤棒棒(我们把玉米棒子都叫棒棒),可不像烧烤摊上那样,那样烤的棒棒没有灵魂。每年九月中旬是吃嫩棒棒的时候,也是我们又一美味来临的时候。下午太阳不热的时候,我们五六个人就出发了。首先得选一块好地,什么是好地?第一,棒棒大,不老不嫩;第二,旁边必须是没种棒棒的麦茬地,麦茬就是燃料;最后,最好是在渠旁边,渠就是很好的烤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量,掰几个棒棒,然后拔一堆麦茬,点火,把棒棒放在火上烤。千万不要扒皮,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扒了皮烂,基本上都就烤糊了,烤出来还有一股子烟熏味。一层皮也不要扒,就直接烤,等到大概有三曾皮烧黑的时候,就烤好了。扒开皮,跟煮的差不多,到没有煮的那么些水,棒棒叶子中的香味全融进了棒棒里,那种甜香的味道更浓郁了。有时候有人会带一包方便面的调料包,再往上撒一点,又是不一样的味道。
回家的时候,路过壕岸上老头的苹果地,再偷几个苹果吃,要是狗追出来了,即使是两米多高的壕岸,也得毫不犹豫的跳下去。有次回家时路过一片地,地头一小块地种了点红芋(红薯),我们就说,要不明天下午我们吃烤红芋,一个小伙子突然站出来,这是我家的,谁也不要偷。我们只好乖乖听话回家了,不过第二天下午我们吃的却是烤红芋,因为我们没叫那个小伙子。
我们不停的长大,路边的野果却在变少,小时候的吃食也越来越少,不知道是那群人凑不齐了,还是知道害臊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