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将帅失和终致淮西军变 (1 / 2)
岳飞做好了接手刘光世麾下的行营左护军的一切准备最后只差一纸正式的公文,但是这纸公文却最终由于张浚的阻挠没有到达岳飞的手中。
同样作为主战派,张浚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并非仅仅因为他担心岳飞收编行营左护军后成为宋朝日后可能专权的武将。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张浚与岳飞在对外作战的战略上有着严重的分歧。
张浚在公元1136年提出要发重兵征讨刘豫的伪齐政权于是召集当时除吴玠之外的四大军区司令在龟山召开了一次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会上张浚提出了要举四大军区之力重兵征讨刘豫并问四大司令的意见。刘光世是典型的避战派所以并不赞成张浚出兵征讨刘豫的意见。而韩世忠则表示赞同。张俊则摆出一副惟张浚之命是从的样子说道:“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唯独岳飞坚决不同意张浚此次的作战方略。而当张浚问岳飞缘由之时,岳飞却坚决推辞不说理由,张浚为此事颇为恼火举重兵征讨刘豫的计划最终作罢。
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何张浚想要举兵进攻伪齐收复失地,岳飞会不同意呢。那是因为当时除负责守卫川陕的吴玠军外,主要负责对伪齐作战的四大军区司令中的张浚与刘光世麾下的军队已然到了必须整顿的地步。
刘光世作为一军统帅常年沉湎酒色,疏于对部队的管理致使麾下军队军纪涣散甚至发展到恣意扰民的程度。
而张俊不仅在国家危难之际广置田产,而且还将麾下军士作为自己的私人差役为自己的家族服务并充当自己敛财的工具,并且张俊还强迫军中的精壮之士在大腿上纹身当作特殊的记号以避免他们逃去岳飞、韩世忠帐下效力。
除此以外刘光世与韩世忠还有着极深的私人恩怨,宋高宗多次调解才使两人都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可以这样说,虽然宋军在对外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如果想要取得大举北伐的胜利则对军队进行整顿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而岳飞正是看到了军中的诸多弊病所以不敢冒然赞同北伐之事,而且作为四大军区司令中资历最浅的一位岳飞肯定不敢在龟山会议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造成了张浚对于岳飞的一些误会。
而事实也果然验证岳飞对军中形势的正确预判。公元1136年8月刘豫发兵进攻南宋如果不是张浚亲上前线督战而且杨沂忠所部英勇奋战取得了藕塘大捷。那么单凭刘光世、张俊这两只临阵畏敌的宋军部队是根本抵挡不住伪齐军的进攻的。
所以说岳飞作为一军统帅在正确预估宋军战斗力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切断金人与伪齐之间的联系之后对伪齐主力军队“瓮中捉鳖”的作战方略。这恰恰与张浚的四大军区齐头并进合力进攻伪齐的战略出现了较大的出入。
所以公元1136年之后岳飞与张浚就逐渐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最终导致张浚阻挠了岳飞接管刘光世的军队。
然而张浚达成这一目的之后立即将原属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一分为六直接划归于都督府节制,由都督府的参谋军事吕祉节制,张浚任命原刘光世手下猛将王德为训练诸将军马事。
因为吕祉只是一介文官,所以事实上王德才是这只军队的实际统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