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述第八章:残阳如血
由于挟持天子,董卓在之后的日子里则更是如日中天,随后朝廷很快就罢免了司空刘弘,并且派使者到显阳苑加授驻扎在那里的董卓为司空。这还不算,董卓又心急难耐的立马邀请袁绍到显阳苑一同密议废立汉少帝刘辩的提议,袁绍虽然忌惮董卓,但毕竟也不是个软柿子,怎么能随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且在大是大非面前,袁绍的底线还是有的。因此,袁绍不同意,并且提出要去请示当朝太傅也就是自己的叔父袁隗的同意。而且袁绍还阴阳怪气的说道:“恐怕朝中大多数官员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是个急性子,一听就知道这是袁绍在言语中讥讽他,于是火气一点就着,立马当场拔剑用剑尖指着袁绍的鼻子怒道:“臭小子,天下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这时,袁绍也来了肝火!退后一步后“噌”的一声拔出自己的佩剑也指向董卓并反唇相讥道:“天下健者,又岂为董公”说完,袁绍佩剑作揖,然后一个华丽的转身后留给董卓的便是一个我自潇洒离去的背影。此时董卓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董卓也知道袁绍的声望和地位,虽然何氏的旧部和吕布等现归于自己的势力之下,但毕竟军心还不太稳。余下的大计是还是要靠袁绍这等士族门阀的支持才行的。因此,现在还不是和袁家闹掰的时候。之后,董卓便绕过袁绍将废立皇帝的想法汇报给了太傅袁隗。袁隗与董卓那关系可就不一般了,当年汉灵帝在位之时,董卓一直是边陲小吏,之后的步步升迁都是靠袁隗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董卓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当年袁隗对他的提携之恩。既然两人有着这层关系,那就不难理解董卓为什么要绕开袁绍直接去找袁隗了,果真!太傅袁隗很快就同意了董卓这种大逆不道的提议。袁绍知晓后很是责备自己的叔父不明大势,认为他太过轻信于董卓!要是遂了董卓的心意,那就是祸乱朝纲的大罪!这样迟早会为袁家带来大祸的。但袁隗却独断专行,觉得董卓曾是自己的旧属,对他又有滴水之恩!现在董卓入主朝政,如能和董卓共谋局势的话,那将来为袁家带来的将是除董卓外说一不二的地位以及更多的好处,自信的以为他们袁家是可以与董卓携手合作的。因此,叔侄二人在为袁家谋取利益的看法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而且袁绍知道自己如今已经得罪了董卓,如若继续留在洛阳只怕他废立少帝之后这董贼会反过头来借势报复自己,于是和鲍信一样,为了自己的小命!袁绍立马弃官逃亡跑致自己的根据地--冀州渤海郡,看样子是打算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从长计议了。
同年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公然提出废立之事,并且再次彰显出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土匪的个性。谁要敢说个“不”字,那就是以身试刀!吓得文武百官没一个敢吭声的。一时间举朝上下噤若寒蝉!而此时,有些官员带着疑问的眼神看向本应带头劝阻的百官之首太傅袁隗!然而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此时的袁隗就像个二愣子一样,张嘴望着殿顶充耳不闻,好似那顶上的横梁是否结实要比董卓的惊天提议更加吸引人。其实,谁又会想到袁隗事先早就和董卓暗自窜通,两人早已是狼狈为奸。指望不上了!不过这并不就代表这些文武之中就没有赤胆忠心的汉臣,尚书卢植此时就站了出来,大义凛然的与董卓公然抗辩,董卓被顶撞的哑口无言,董卓知道卢植在士人当中很有名望,不好在台面上对他大动干戈,于是气的罢会。而暗地里便想找个机会杀掉卢植,所幸被其幕僚蔡邕、彭伯劝阻,两人又赶紧暗下联系卢植!卢植无奈,只得弃官逃亡。
同年九月一日,在崇德殿,顶替卢植的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汉少帝刘辩扶下皇位,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陈留王刘协,然后袁隗又扶着刘协正式登基,史称汉献帝!
之后,董卓就急着开始处理善后事宜,他让尚书宣读策文,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和毒死刘协生母王美人的罪责,将其罢免太后位,迁入永安宫。不出几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汉献帝刘协到洛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则可以穿上白衣照常上朝三天。董卓虽然性格残暴,但也略知为官之道,如自己要在朝堂上久立强权的话,就要极力的拉拢一些士人以及名门望族的支持,比如同年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刘虞是汉室宗亲,在地方上政绩卓著且很有名望。刘虞在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就是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也是施以怀柔政策对待。而且刘虞又是皇亲,对于这样的人在董卓拉拢名单中便是首要之选。到同年九月末,董卓又联合司徒黄琬和司空杨彪一起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当年“九月辛亥政变”时被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等人翻案平反。天子刘协与太傅袁隗即时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后世子孙为官。这一下,董卓又为自己添加了不少好评分。不过作为一名政治玩家,这些手段都不过是虚与委蛇的表面功夫而已,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那不能用评分去计量,简直就是遗臭万年。而且董卓这人不但性格残暴,还经常干一些鸡鸣狗盗的副业,比如他自己就是个典型的盗墓贼。
同年十月三日,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顺便“走访”了一下汉灵帝的陵墓,走的时候又指使下属顺便“拿了”其中陪葬的珍宝。皇帝尚且如此,那下面的平民百姓就更加的苦不可言,董卓在独掌朝纲的这段时日一直在放纵自己的士兵在洛阳京城烧杀抢掠,搜刮财物,奸**女以致洛阳城内,天子脚下都是一片惨状,民不聊生!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