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4 这也太乱了 (1 / 2)
7.4这也太乱了
我们师徒三人都有些惊讶,不知道什么情况。那边孙祭酒已经冷冷地抢先开口道:“伏生所传《尚书》止有二十八篇,上应二十八宿,历经数百年师徒相授,传承有序。这数百年间也数次有人献上所谓《尚书》逸篇,皆因来历不明,且无师说而不能列入学官。林不同所献的《尚书》逸篇明明源自古文一脉,杨博士却欲将之归为今文,依老朽看未免唐突!”
我心里有点纳闷,听着孙祭酒的意思,他应该属于今派,而按说现在的太学应该以古派为主流,今派早就被边缘化了,为什么今派的孙然还能占据祭酒的职位呢?
旁边夏师姐见我一头雾水,轻轻凑到我的耳边,用微不可闻地声音说道:“庾峻是王肃的弟子,按照史料记载此时太学有《尚书》博士两人,郑学一人,王学一人。由此可知,杨照一定是郑学的传人。”
夏师姐吐气如兰,令我头皮酥痒,耳根发烫,我这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会,这是一种夹杂着愉悦、羞赧和抗拒交织的感觉,我相信这种感觉会让我回味良久。
不过夏师姐的话确实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按照我的记忆,这个时期经学界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今文与古文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了同为古文经学体系中郑玄学说与王肃学说之间的矛盾。在两派争执不下,互不想让的情况下,由不属于两派的第三方势力来担任博士祭酒倒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我同时也读懂了孙祭酒的刚才的想法,连我都知道郑学和王学矛盾重重,他却一力邀请杨、庾二人同时与我们见面,估计学术交流为假,快乐吃瓜是真。只可惜,杨照的一番话把他也拉入了战局,种好的瓜只好被我们吃了,正所谓前人种瓜后人吃。
杨照自知有些失言,也有点尴尬,没等他解释,庾峻已经冷笑道:“杨博士断言林先生所献古文极为可能是《尚书》逸篇,庾某可不敢苟同。《书序》百篇,何曾有过《保训》、《耆夜》两篇?这两篇古文即便真由上古传承而来,也绝非《尚书》逸文。”
杨照不断摇头道:“庾博士此言差矣,《书序》早已散佚多年,你我都不曾得见,未必便没有此二篇。”
似乎早就料到杨博士会有此一说,庾博士马上反驳道:“庾某便曾亲眼见过《书序》,确为科斗文所书,何来散佚一说?只是未曾列入学官而已。”
孙然见庾峻言之凿凿,忍不住插道:“《书序》百篇之说不过子虚乌有,以讹传讹罢了。”
杨照却又不同意孙然的这种说法,皱眉道:“《书纬》、《汉书艺文志》都有《书序》百篇的记载,只是早在秦代便已散佚。”
孙然冷冷地道:“古文都能造假,何况区区一《书序》?”
庾峻大怒:“我所见的《书序》乃是孔子后人所藏,如何造得假?”
这三位博士就此自顾自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把我们忘在了一边,令我们师徒大开眼界,也让我听得头晕脑胀,云里雾里,好半天才算找到些规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