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二章 故乡依稀(一) (5 / 7)
河镇被开发后,一个叫做发冲的地方,形成了一条街,有钱的人家街上开起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加上乡政府选择在这里办公,一时成为高原上的繁华之地。发冲街离我们的村子营盘脚并不远,只有十来离山路,赶场很是方便。
乡场注定是令人羡慕的地方,族人心里,那里什么好东西都有卖,什么衣服玩具,音像制品,洋酒好烟,牛马牲口,大米白面。甚至各种汤锅店,特色小吃,记忆中那时候最流行的是凉粉,和羊肉汤锅。
年龄还小,没有机会一饱口福,不是家里穷的原因,我的父母因为要忙活儿,很少有时间赶乡场,每到赶乡场的日子,无论身上钱多钱少,总是会买一碗地方特色给我解馋,有时是凉粉,有时羊肉,有时是荞饭,有时是面条。
乡场注定是令人羡慕的地方,有许多年轻人谈对象,都会相约去赶一次乡场,那时候与发冲并存的还有德卓街和恒底街,赶发冲乡场太近,路近了怕想说的话说不完,赶远一些的恒底乡场,或者德卓。这样,一桩婚事冥冥之中注定。
第五章
三岁多的时候,家里情况发生了改变,开垦的那几亩地,渐渐成为熟地,不再需要那么的劳动力了。加上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家里越过越穷,穷得连一包盐巴都买不起,思前想后,决定改变一下家里的经营策略。
父母双双忙碌于地里,劳动力过剩,浪费了时间可惜,觉得是多余,晚上干活回来,坐在场坝里商量,地里以后由老妈一个人忙活了。父亲则去山里追山。那几年,发冲街赶乡场天,很多人人背马驮的装上山里打来的山珍去麻辣煮来卖。生意好积极了,听说先是县长来乡里吃到了山珍,觉得很好,大赞了河镇乡的山珍汤锅,后来领导来吃了,也说很好,一时间,山珍汤锅生意风生水起来。家里的地有老妈一个人忙碌够了,父亲一头扎进追山事宜里。
王家湾的野鸡和兔子常常跑来吃农民地里的粮食,大家都恨透了,父亲就带上兔网,拿上弓弩,去王家湾追山。有时一去大半个月,吃住在山上,回来时总会带来很多野鸡兔子之类的动物。一进家门兴奋的对我们说,这回追到的多,当晚,我们一家煮好东西吃。过了几天又要出去了,山里的动物,捕的人多,肥的是抢手货,晚了去怕没有了。
第二天,父亲去山上追山,吩咐爷爷赶场天街上煮来卖掉,卖多卖少都可以,换点盐巴钱也好。母亲则继续地里忙碌。开始的那几个月,爷爷一个人撵着马,装上炉子,带上餐具,去发冲街卖汤锅,我跟着老妈下地劳动。后来跟老妈下地干活觉得厌烦了,不想去地里干活了,爷爷一个人街上卖汤锅照看不过来家什,经商量,逢场赶集天让我和爷爷去卖汤锅。
闲天不赶场,家里忙家务,家里的事物繁多,忙了一出不是一出,大家非常累。闲场天,总要帮她忙活一些活路,忙完,场坝里割竹子来编竹制品,什么蒸底,锅圈,刷把,卖汤锅时摆家什要用。如果不用自家编的篾具,什么都要买,给篾匠们定制,往往会被坑,花费很多钱。赶场天,父亲上山追山,我和爷爷上街卖汤锅。家里活路全部交给老妈一个人料理。
那时怎么没有想到,篾业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闲场天站在一旁看爷爷坐在场坝里编家什,自己一旁捡篾片跟着学编。编得不像篾具,仍然感觉到很得劲。
时间往复,夏天到了,夏天常常下暴雨,河对门涨水,牲口过不去,好几场没有去赶乡场了,山里追山的父亲怕涨山洪,半夜里扛着几麻袋子山禽回家来了。我和爷爷看家,父母则要去地里锄禾,走时再三叮嘱,别出去乱跑,对门大河涨水呢,大水冲去了大人找不着父母担心呢。谁知父母前脚才出门,待在家里太闷了,给爷爷打了声招呼,墙角玩泥巴去了,跑出家门来四处闲逛,爷爷当然不允许,还是跑了出去。
出了家门,沿着村路走着,对门的大河,下了几天大雨,大河波涛汹涌,格外壮观,震耳发聩。民族沟头赶乡场的少数民族过河,危险极了。少数民族不习水性,冒然过河被水冲得东倒西歪,若是有人被冲去了,场面一定很悲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