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变卦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一章 变卦 (1 / 2)
        秋高气爽,石溪镇山上坝子苞谷黄成一片。世居高原的人们开始打算如何收苞谷的事宜。

        月黑风高的夜晚,刘匡匡一家三口从田里忙碌归来,做好了晚饭,点上煤油灯,摆在老木桌上吃。刘匡匡对儿子说,娃娃,今天累吗,刘匡匡的儿子刘旦旦说,累。刘匡匡说吃完饭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收苞谷。刘旦旦说知道了。刘匡匡是一个四十左右岁的男人,刘旦旦才十五岁的样子。是他二十多岁时和邻村一个叫李春花的女人生的独生子,近些年计划生育抓得紧,加上家庭负担重,两口子没有生育多的儿女,只此一个独生子,养得很为贵。

        刘匡匡边吃菜边对桌前喝白开水下饭的李春花说,今晚的天气真好,外面安静,一点风都没有,往年好像没有这样好的天气,是不是今年年成比往好。李春花说,今年的苞谷比往年大个,要是能这样一直晴下去就好了,苞谷不用多大的火候就能炕干。

        忽然听到外面关牲口的房门轻微的响了几声,刘匡匡耳朵机灵,听得分明,对李春花挤了挤眼神,悄悄说有人碰我们家的牲口门,关牲口的房子门你们关劳没有。李春花说关牢了的,但是仍然放心不下,怂恿刘匡匡去看看是不是贼来偷牛。刘匡匡放下碗筷,拿起电筒,朝门口走去看牲口门关牢没有。谁料走到门外,看见一个矮矮小小的黑衣蒙面人把他家的牛从牲口房里拉出来,看得分明,这不是偷牛吗,情急之下,匡匡急中生智,进屋提起扁担,一边出去阻止,一边高声喊人帮忙。把贼围住,匡匡气愤的吼道,你是谁,你瞎了,拉我家的牛干啥,我家的牛逗你还是惹你了。大家快来看,有人偷我家的牛。

        李春花最先听到,赶忙跑出去帮忙吆喝,不一会场坝里就聚集了许多乡邻,偷牛贼被团团围在场坝中间,偷牛人想跑却跑不了,有人建议说,喊警务室的人来把他抓去坐牢,也有人说打死他算了。匡匡迅速夺下偷牛人手中的牛,牛乖得很,场坝里自顾自的找草吃,偷牛人的手扭到了背上。偷牛人本来想趁机跑掉,谁料刘家人来得这样快,一下子就把自己包围了。人们要揭下他的面具,看是哪里人,谁料偷牛人从腰间掏出一把钝尖刀,刀长十多厘米,嗖嗖划了几刀,就把刘匡匡刺倒在地,邻居见势不妙,一些提锄头,一些拿扁担,一阵围攻,把偷牛贼束手就擒,捆绑了起来。

        李春花见到刘匡匡抱着肚子在地上喊爹叫娘,都很义愤填膺,邻居们都安慰他们不要怕,人已经捆起来了,但是李春花还是哭了。李春花问刘匡匡,你有事没有,血都流出来了,刘匡匡奄奄一息,说没有事,让邻居们送他去医治。大家制作了个简易的担架,抬起刘匡匡去石溪医院治疗。走时让儿子陪自己去,让李春花带着邻居们把贼送去交给政府。李春花哭着说知道了。

        刘匡匡和儿子上医院去后,李春花对邻居们说,你们都是有目共睹,这个贼偷不但我们家牛,还持刀伤人,我们要把他送去见官,大家听得很兴奋,都以为这回可以看好戏了。刘匡匡的大伯说,我们把他抓去警务室,让警察整他。想法透彻的刘阿斗说,警察营私舞弊的多得很,怕偷牛人和警察有亲属关系,到时岂不功亏一篑,不如先审讯过,知道他的来龙去脉,再请村委会的做个见证,拿下第一手材料,再送去警务室,贼想翻身就难了。

        端出板凳来,堂屋摆成两排,同时神龛下烧了纸,表示发生了灾难,要求神灵恩准惩罚恶人,然后摆文书录口供,老的上坐,年轻力壮的拖偷牛贼去审,升堂一样,事情办得很严肃。李春花为他们端茶倒水。于是盘问偷牛人,你是哪里的人,偷牛人先是不说,被踢了一脚,才吞吞吐吐的说姓马,叫马小宝,是石溪马家沟的人,因为家里穷,没有吃穿了才被迫干这行,说完就哇哇哭起来,央求刘家村的人饶了他,下次不敢来这里偷牛了,长老们说,你不伤人还好,现在人都被砍倒了,生死未卜,抬去住院去了,你还想让放了你,简直是做梦。马小宝说既然伤到人了,放他回去后,拿钱来医治主人家,同时赔主人家经济损失,家里还有两头牛,赔得起的。只要放了他,牛归刘家所有。长老们审到这里,问李春花要不要私了,李春花说怕他耍诈,马小宝再三央求,李春花说不图钱财,就图个公正,长老们录了口供,让双方按了手印,录制了几份,大半夜请村委会公示后,几十个人就捆着贼送去派出所。

        人们点着火把排成一队,所过之处,惊醒一些早睡的庄稼汉,披衣散带的出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走了一个小时山路,来到石溪镇派出所,派出所门前亮着一只电灯,全镇就只有这一只电灯最亮,乡政府的电灯晚上公务人员下班了就会关掉,只有派出所的不关。全石溪,只有中心镇才有电灯,乡下点的是煤油灯。电灯的瓦数很大,照得四野明亮,石溪派出所几个明晃晃的大字赫然映入人们眼里。这就是派出所了,人们心里想。派出所的门关着,李春花就去敲门,听到敲门声,警务人员就来开门,十几个警务人员正在值夜班,问大半夜的有什么事情,李春花如实说了,马家娃儿来偷家里的牛,人们跑去阻止,让他把牛还会来,他不还,还用刀刺伤了刘匡匡,人已经抬到医院去了,你们管不管。警务室的人听到报案,出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李春花说贼在哪里,你带我们去看,李春花说人我们已经绑来了,就招手让刘家村的人押马家娃儿来审,大家押着马家娃儿来的警务人员面前,警务人员让群众给他松了绑,拷上手铐,带去警务室处理。李春花和一些见证人被喊去一同录口供,天已经将近后半夜了,大家才得到批准回来。回到村里,李春花一人送了一袋饼干给帮忙群众,大家点了只烟,才走散掉,各自抱怨着回去休息。抓贼的邻居们走后,李春花就去了镇中心医院看刘匡匡。

        镇中心医院的设施陈旧得要命,医疗条件落后,白衣天使们都厌烦在这里工作,晚上往往没有人值班,刘匡匡抬到医院门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有医生来料理,问清是哪个村的人后,又办了住院手续,医生才帮忙清洗伤口,涂消炎药,打止痛针,挂青霉素盐水。有人问医生要不要缝几针,钱的问题不用担心,医生说不是钱的问题,是能不能乱缝的问题,缝不好伤口感染了,得破伤风要死人的。大家就不再问。大家守到后半夜,李春花来了,刘匡匡挣扎着起来问李春花,送贼去见官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李春花说顺利得很,交给警务人员的时候,人家还给上了手铐。说是人犯了法跑不掉的,派出所会处理好的,还录了口供,按了手印。

        第二天,为了证实刘匡匡被杀的事情是否真实,派出所的文书们找到刘匡匡,检查了伤口,照了相,说不要担心,安心养伤,派出所会公正办事的,刘家村立了大功了,派出所顺藤摸瓜,趁机帮其他农户家找到了丢失的牛。等案件判定了,会给村里报送通知,让村委会给刘家些补贴或减免。刘匡匡问那我的医药费怎么办,又是打针又是输液,不知道得花多少钱,人是贼所伤,我们会去给你追缴医药费,刘匡匡不再多问,口供上签了名,按了印。医治了半个月,出院那天,医院派人来对刘匡匡说,谁是刘匡匡,你的住院费财务给报销掉了,走的时候就不用多交钱了,直接可以出院了。刘匡匡说,感谢政府关心。中午,收拾完病房里的卫生,打算出院了,人们在医院门口放了鞭炮,刘家请了一辆拖拉机来拉刘匡匡回去,十里山路,转瞬就到了,刘匡匡下了拖拉机,又放了一串鞭炮,院坝里摆了几十桌宴席才散去。

        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刘匡匡才出院,不敢干重活路,每天只在场坝里晒太阳,看管晾晒的苞谷,儿子刘旦旦,媳妇李春花,则每天都去山上收苞谷。才五六天的样子,粮食就全部收进屋来。随着伤口愈合,割苞谷草那天,刘匡匡总算帮上家里的忙。割完苞谷草后收成就算结束了,就没有活路干了,整天呆家里浪费时间不划算。刘匡匡想不如去找点事情做,石溪走了一圈,没有找着。赶乡场那天,他又去了。路上遇着撵羊子的人,刘匡匡想买几只来喂,可是出的价钱太低,人家不卖给他。大好的秋天,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岂不可惜。家里想了些日子,外面混迹了些日子,刘匡匡终于想到了门路,就想自己有一身好手艺,浪费掉可惜了,不如去外面其它村庄找找蔑器活路做,换点盐巴钱。刘匡匡的手艺是啥手艺,是编竹制品,比如竹篓,蔑匡,锅圈,刷把之类,竹制品器物,石溪流行得很,都喜欢用。每次赶乡场,蔑匠们总是会背去卖,贵的三五圆钱一样,便宜的几毛钱一样。是一些人混迹的活路。主义打定的时候,李春花屋里做针线活,

        刘匡匡站在门外高声喊屋里的李春花,说春花我有个事情给你商量,你看可不可以,李春花问是什么事情,刘匡匡说,现在竹制品很行销,自己想去做一段时间的蔑器活路,看能不能赚几包盐巴钱,收成已结束,呆在家中白白浪费时间可惜了。李春花说,你的伤真的好痊愈了吗,出去会不会加重感染,要是复发,怕不好医治。刘匡匡说,医院用的药水好,伤口已痊愈,不用担心。李春花说,那你去你的,家里有自己和娃娃料理。事情说妥当了,吃过中午饭后,刘匡匡磨好镰刀,就走村逛寨找活路做去了。路途遇到邻居,问他去干什么,背上背把镰刀,刘匡匡说,去给需要的人家编竹制品去,价廉物美,愿者所需。沿着三叉河畔,他挨家挨户的问,谁家箩箩筐筐烂了,两块钱编一样。人们都上山干活去了,没有人在家,三叉河畔的庄稼水分重,收获完,不像他们那边秋天来得早,水草干枯得快,还要几天才能收获结束。问到哈喇寨杨家时,几只狗突然跑来对着刘匡匡狂吠不止,刘匡匡路上捡了一根木棍,边打狗,边问里面的人户需不需要编蔑制品,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伯伯听见后,摇着走出来喝住狗。问刘匡匡有什么事情,刘匡匡说他是蔑匠,来找事情做。老伯伯说家里倒是要编几样家什,只是怕你编不出来。刘匡匡问是哪几样家什。老伯伯说你猜。刘匡匡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要编什么,到底编不编,别耍我,老神经病。老伯伯说我说给你听,青龙背上耍一刀,千丝蔑条不收口。刘匡匡早听过这个故事,说的是修竹子和弄刷把,但是老伯伯的语气有些不好,请他编根棍棍,弄些条条,是不是另有所指,人下胯那个不就是棍棍,不就是条条。加上自己也不高兴给老伯伯编蔑器了。就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主人家自己去做,不乐意编。刘匡匡倒是想给他一根青龙条,只是怕老伯伯使不起。说完就溜之大吉了。走了一会儿,走到一个旦伯娘家,刘匡匡问老妇人,你要不要编蔑器,老伯娘说,竹篓你会编吗,多少钱编一个,刘匡匡说会的,三块钱编一个,街上是五块钱一个,主人家出材料,就只收三块了。只是中途要给他烟抽,老伯娘说没有问题,让刘匡匡现在就编,编两个竹篓就可以了。活干到傍晚才结束,看看天色,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刘匡匡饭都没有吃就辞别了老伯娘家,沿着路返回来。回到家,儿子和婆娘在打扫场坝,刘匡匡说给他们,我给你们讲个事情,今天有个老者拿蔑匠入门的几句谜语来考我,说要我给他编一个青龙背上耍一刀,被我给回绝掉了,你们猜青龙背上耍一刀是什么。刘旦旦想了想,说不就是剔竹子吗,早讲过了。刘匡匡说知道这个就等于上完蔑匠的入门课了,另外还有几句也是至关重要的,乌龟塞洞门,千丝蔑条不收头。要切记,不然就不像蔑匠。

        第二天,刘匡匡起来得很晚,昨天走了半天的路,脚痛得很,今天他不打算去四处找活路干了,而是呆在家里编,编好竹制品逢场赶集再背去卖。他家有一林不大不小的竹林,足够一年四季用。砍来竹子,切好竹条,刘匡匡就开始了编竹篓。编小的不划算,就编大的,剩下的蔑黄,编成锅圈。短小的蔑青,切成了刷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他尽最大的力量实践竹子的价值。赶乡场,就背着去卖。石溪的乡场,布局真是规整,能一目了然。石溪镇的行业街,划分真是清楚,卖菜的地方叫做菜市,卖猪的地方叫做猪市,卖米的地方叫做米市,卖布匹的地方叫做布市,卖竹制品手艺品杂货,汤锅的地方叫做杂货市场,一点也不乱套。刘匡匡背起十来个竹篓来到杂货市场,摆在众多的竹制品中间卖。这是他第一次卖竹制品,油然而生一种陌生感。有个少数民族蔑匠的竹制品摆在他的边缘,足足有百十来个,不知道少数民族咋个编的,居然能编这么多个。刘匡匡看了直摇头,感叹自愧不如,问少数民族,老哥,你真厉害,这么多蔑筐编了多少天,少数民族说,哪里有多少天,三五天而已,家里几个儿子连夜赶出来的。刘匡匡说难怪,自己一天使尽了力气也才编五个,你们真厉害。不知道要卖多少钱一个才合理。少数民族说,最大型的二十,小的分三种,最小的一块钱,半大的三块钱,再大些的五块钱。过了一会儿,来了几个卖小蔑器精制品的老者,穿得破衣烂衫,他们带着锅圈,刷把,蒸底来卖,数量多,用一根绳子捆在一块,动人极了。这些小家具价格不贵,近来做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只有这些老人有心细细派派的去做。不知道谁打来了一碗酒,你递给我我递给你的喝,递着递着就递到了刘匡匡面前来了,刘匡匡本来想推却的但是想心不地的泯了一下嘴巴。酒转过十来个人手里时,喝干了。有人就拿碗去还。这时听到一个老乞丐说先别还,再打半斤来我们吃,我还有几块钱,我请大家吃。

        这个人姓谁名谁,为啥子要请大家喝酒。难到他家不急钱用。这个人名叫王叫花,是石溪本地人,六十多岁的样子,家里无儿无女,年轻的时候娶过一个媳妇,媳妇嫌他穷,几次三番跑掉,每次都找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后来实在找不起了,用火钳在媳妇的性部烙一些标识,方便辨认。媳妇受不起折磨,痛死掉了。以后他就再没有讨过媳妇,一味好吃懒做,四体不勤,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差,一天比一天穷,最后当了叫花子。王叫花家没有竹子,看到竹制品生意好,就东家一根,西家一根的去讨竹子来编竹篓卖,遇到老主顾,少收些钱,卖得很随和,但是讨口毕竟是低三下四的活路,后来就没有多少人理他了。王叫花乐天知命,有多卖多有少卖少,逢场赶集天总是会来凑凑热闹。近来没有人理他了,王叫花山梁找野竹子来编,野竹很脆,编的时候常常会折断,王叫花技术好,一连可以编三四个不中断。野竹编的家具不结实,买的人少,卖了几场都没有人要,今天王叫花生意好,老早卖完了。兴致好对大家说,身上还有几块钱,请大家喝酒。大家知道他的生活困境,本来想客气客气的都不客气起来,有人端来酒,自己先泯了一口,啐沫都还在碗边,递给第二个喝,第二个用衣服揩揩碗边,泯了一口,咂巴了一下,没有说酒好,没有说酒坏。递给第三个人喝时,说现在这个酒酒精度好像低了,吃起来一点也不呛人。递给第四个喝时,连酒的酿法,哪家酿的,用什么工具酿的,用了几道工序都品出来了。杂七杂八的转了一圈酒,碗中所剩无几。主人家一口气喝了,就拿碗去还,大家才走散。刘匡匡虽然新来,得到了一口酒喝,心里高兴得很,心想卖竹制品就是好玩。不但不要营业执照,还可以和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人往来。

        太阳正辣,石溪乡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蔑兜很快就卖完了,十个蔑兜,三块五毛钱一个,卖了三十五块钱,那个年月蔑兜价钱不贵,不像现在已经涨到五十块钱了。摸摸肚子,有点饿了,刘匡匡就辞别了大家,去食物街转转,弄点午饭填肚子。石溪的食物街,食物多得很,荤素都有,什么豆花饭店铺,面条米线店铺都有,只是价钱贵得很,赶乡场的人大多都吃不起,要乡政府的公务人员们才去细细派派的坐里面点菜炒饭,喝酒抽烟,人声鼎沸。赶乡场的乡下人,往往只是从食物街走一圈,表示自己来过乡场食物街了,然后就转背去了杂物街,杂物街宽敞得很,样样东西有卖,什么箩箩筐筐,锄头,犁铧,板凳,桌子。什么炉灶,锅碗瓢盆都有,此外还有搭起帐篷卖的各种汤锅,什么猪肉汤锅,牛肉汤锅,羊肉汤锅都有,也有卖烧烤的小伙箱,卖荞凉粉的小摊点,卖豆花饭,酸汤苞谷饭的小帐篷,炸洋芋卖的小炉灶。吃点啥子呢,转了半天,还是酸汤苞谷饭实在,就坐到酸汤苞谷饭的帐篷里去了,问老板娘,酸汤苞谷饭多少钱,老板娘说,五毛钱一碗。刘匡匡说给我来一碗。老板娘就舀了一碗,配上酸菜端上来。问刘匡匡要不要蘸水,刘匡匡想了想不要白不要,就说来一个蘸水,那蘸水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吃起来真苦,像黄莲。天气热,吃苦能解署。吃完饭,付了钱,就回刘家村来准备蔑制品,下一场还要来赶乡场。过年了,刘匡匡还在乡场上卖竹制品。年关那天,一家三口坐在场坝里数钱,忙碌了三个月,卖到了很多钱,将近两千块钱的样子,问儿子要不要买自行车,父母可以慷慨解囊,那时候大自行车都才七十块钱一辆,李春花打岔说,不如送儿子去读书,现在就流行上学,认识几个字总是好事情。刘匡匡说来年收成再说,人家学校不招春季生,秋天入学才方便建立档案,早去问过了。以往的十六年好像是白活了,儿子从来没有想过要上学的事情,突然听到这个词汇,心头热了一下。以后的日子,和邻居家的娃娃玩办家家,轮流着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石溪的年关总是非常热闹,好赌的聚集了个赌场,好吃的争先恐后往杂食街上跑,好玩的牵着马匹去坝子较量。烟花火炮响彻三叉河。过完正月十五,开春了,所谓的开春就是春天到了,三叉河居住的人们开始忙碌播种事宜。刘匡匡是农民,当然不例外。像这样春种秋收的方式已经过了四十多年头。从来没有感觉到厌倦,认为人活着就该这样生活。

        春天一到,山叉河的水猛涨,有一天刘旦旦去地里归来时,看见有人在大河边洗澡,像是一些学生,回家放下背的箩筐,就跑去了河边。身上的污泥怂恿他连衣服也不脱就纵身一跃跳进河里去了,好凉快的水,水里游了一会儿,他问那些学生哪个学校上课,带得有书没有,能不能让他看一下。洗澡的学生说没有,过了那天,刘旦旦变得更加想读书。春耕已毕,夏天过去,快到秋天的时候总算开学了,这一年,他心里时不时的会想起读书的事情,有时看见比他小的多的那些学生过路,甚至想扁他们一顿,把别人的书抢掉,为了学点文化,刘旦旦真的去石溪中心小学报名读一年级去了,由于年龄大,个头高坐在最后一排,学习成绩很好。每次和亲戚聊天,他如实的说就是想读书,像他这样好学的人,班里是没有几个的。老爹刘匡匡说只要他成绩一直这样好,砸锅卖铁也要抚养他去读书,读到了三年级,旦旦的成绩还是很好,到了六年级时仍然很好,刘匡匡高兴极了,说为了抚养娃娃年年虽然累死累活,没有遗憾。一转眼快小学毕业了,有一天,一家三口坐在场坝里谈天,刘匡匡说,旦旦你现在长大了,小学也毕业了,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以后就不抚养你读书了,刘旦旦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问刘匡匡我为啥子不能读书了,我学习成绩不是一直都很好吗,再说像我成绩这样好失学了难道不可惜吗。刘匡匡说可是我没有钱抚养你读书了。读完初中要花不少的钱呢,还有高中,大学,不如回家娶媳妇更划算。经过孩子几次三番央求,刘匡匡还是决定抚养孩子读书,无论再穷都要抚养。对孩子说,是啦是啦,只要你好好读书,老子砸锅卖铁也要弄钱来给你读书。听得过路人都非常感动。

        刘匡匡想自己虽然有一门好手艺,但是这个年头钱难找,忙里忙外,累死累活,仅仅够一家人麸口而已。想了很久,听说外面改革开放正兴起,许多人出去都找着大钱回来了,自己也要投身其中去。过了一段时间,广东打工的邻居刘小二回来了,说是那边条件好,要带儿子去那边读书。刘匡匡就去找刘小二,去的时候带了瓶苞谷酒去,表示特意来找刘小二办事情,刘小二说遗憾得很,来去匆匆,忙得很,怕是帮不上匡匡大哥些啥。刘匡匡说不要你要帮什么忙,你去广东的时候,喊我一声,我和你们一块去。刘小二问你去广东干啥,刘匡匡说打工,只是不知道工作好不好找。刘小二说工作的事情不用担心,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到活儿干的。刘匡匡说,那去的时候喊我一声。刘小二说你得准备好,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刘匡匡说没有问题。于是辞别刘小二,回家收拾行礼。两天后,三人从石溪坐客车到高原城,再转乘火车南下广东去。坐了两个多小时客车,就到了高原客运站,客运站离火车站有二十里路远,刘小二路熟,就带着他们去火车站买票,短短的十多公里路,对于刘匡匡来说漫长极了,以前他也去过几次城市,但是没有这次郑重,记忆没有这次深刻,总是漫不经心。高原城对他来说,大极了,虽然只是火车带动下的万万千千古城中的一个。

        从客运站到火车站,需要经过几个商业步行街,几个小商品市场,几个油炸街,几个学校,过了高原师范学院,高原市政府,高原人民医院,就是火车站了。高原火车站大极了,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买票的时候,刘二再三叮嘱刘匡匡不要乱跑,要紧跟着他,火车站人多得很,怕走丢了不好找。三人买了票,是当天中午两点钟的票,时间还没有到,差半个钟头,三人进了火车站,刘二递给他票,说**上了车再给你,人多手杂,怕人趁机偷东西,里面已经开始忙着检票,跟了那么长的时间,刘匡匡实在太渴了,听见说还有半个钟头,就想不如去买瓶水喝,怕路上渴。看到外面超市很近,他就推铁门出去,一边对刘二说,你们在里面等等我,我出去买一下水,刘二想给他说里面也有超市,但是人已经出去了,没有来得及说。刘匡匡出了火车站,到站前超市买了三瓶饮料,带着回来,验票时发现**在刘二身上,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是刘二验的票,进去了才给他票,这下可好了,没有**进不去。刘二想怎么办呢,刘匡匡再三央求验票员自己进去了一定拿**来检查,无济于事,他在玻璃门前大喊大叫有一阵,火车站大得很,而且有两层楼,不知道刘二在那一层楼。就坐在地上等,他希望刘二等不到他去会来找他,时间过去了很久,估摸四五点钟了也没有人来喊他,刘匡匡开始怀疑错过车了。刘二会念及老乡邻居之情来找他吗,刘匡匡心里捉摸不定。到了晚上,八九点钟的样子,高原城市灯火辉煌,艳丽极了,刘匡匡灰心丧气了,刘二不会来找他了,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怎么办,刘匡匡想,明天退了票,就回石溪去,刘二从广东打电话来再商量去打工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