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老大哥”的套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老大哥”的套路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9月5日,这天对于李鸿章来说意义非凡。或许李鸿章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潘多拉魔盒,但从今天起,李鸿章的命运便与那个曾经他眼中的“蕞尔小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与“蕞尔小邦”之间没完没了的谈判成了李鸿章几乎下半辈子挥之不去的梦魇,或者说是噩梦。。。。。。

        由于涂宗赢因“津门教案尚未处理完毕”而建议暂留上海等候朝廷“旨意”的建议引起柳原前光等人的反感,在拒绝涂宗赢的方案后,一行人于同治九年(公元)9月23日登上北上津门的“满洲“号并于四天后到达他们在书上了解到的“天子渡口”。

        早在柳原前光一行人努力“北漂”的时候,身在津门的李鸿章早已知晓上海方面的消息并迅速将此消息通报了总理衙门。排除部分天生就觉得高人一等的官大人们所持“坚决不主动与倭寇套近乎”的观点外,包括恭亲王在内的另一半官员的观点则显得更加:前期的小事儿就丢给小兄弟们搞定呗。。。。。。于是李鸿章和完颜大人的临时备胎(署理三口通商大臣)成林与柳原前光先行接洽。

        还好那年的大清国没有国庆节这一说,否则柳原前光得等上差不多十个非工作日后才能见到直隶地区的一把手外加大清国最靓的仔——直隶总督李鸿章大人。

        作为“寄宿生”的柳原前光一行人住在津门中外合资银行(旗昌洋行)行长刘森的小洋楼里。估计是被津门事件吓出了阴影,刘行长索性主动将原本设在租界内的别墅推成平地后在津门的平民区置办了小洋楼(这么标新立异的“违章建筑”居然没有被津门百姓和愤青们推掉,奇迹了!)10月2日,在小洋楼里“蜗居”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柳原前光决定动身前往津门三口通商大臣衙署谒见李鸿章。顺便说一下,自打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设在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差不多已经成为李大人京津两地往返途中的时常路过留下“到此一游”标记的“旅游景点”了。谁让咱李大人还兼着大清国半拉**长加半拉财政部长加实际意义上的环渤海战区司令员的差事呢~

        韩剧和偶像剧中的一见钟情咱算是见多了,大都不怎么靠谱,要不然现在单身狗咋这么多(没营养的狗粮吃多了不仅仅只是闹肚子这么简单)。那么柳原前光与李鸿章那段梦幻般的见面还是值得咱说道说道的。

        和现在《新闻联播》中描述各国领导人会面时的和谐友好气氛的套路一样,两人在“同门同种”(这得好好感谢咱国家首任帝王大Boss嬴政以及首任海外代言人徐福)以及“共同抵御**”的旗帜下就组队(建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有深度的意见交流,最终双方初步达成统一建议——李鸿章与临时马仔成林向柳原前光喊出“京师(北京)欢迎你”的邀请后,柳原前光满怀期待地等着“大哥”的召唤。

        当美好的计划与让人糟心的漫长套路的对对碰你猜会发生什么?李鸿章和柳原前光的友好互动是一回事,而方案上报后的处理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远见卓识的李鸿章在会面后的第二天就上报总理衙门并以口头加书面报告的形式称赞了东边的“小老弟”在于歪果仁较量与角逐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卑不亢及努力奋进的优点,立主接受对方邀请以实现“翻身傀儡(感觉应该是奴隶吧。。。。。。)把歌唱”的目标(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倚为外府)。但除了自己后援团(如恭亲王、文祥。。。。。当时也就这俩有点话语权了)外,那些所谓“爱国主义思想”爆棚(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吧)和仍沉醉于天朝上国白日梦中未醒的官老爷们因自道光年间开始日本未向大清国进贡半毛钱为理由一口回绝了本应该属于正常外教程序的方案。原本就体弱多病的文祥被气得差点一口老血没喷出来,而李鸿章与奕?只能是沉默不语。不过让李鸿章想不到甚至鄙视的是原本还和恭亲王等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所谓“洋务”砖家们转换立场的速度竟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原本还属于临时龙套的成林这时候提出一个更戳这帮官老爷肺管子的方案——不如让这帮日本人进京朝见,一方面瞻仰天国威严(使瞻中华风景之盛),另一方面让他们把该欠的进贡还上,外带点利息。。。。。。这个不识时务的“加戏”龙套很快连后面剧情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了。

        李鸿章怎么都没有想到挨了二十多年揍的大清国居然依旧如此地不长记性。这部经让他回想起了同治二年(公元1862年)的往事:“千岁丸”号叩关上海之际,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由于忙于“剿匪”事宜并没有过多关注此事,同时由于察觉到日本存在趁火打劫的可能所以拒绝了双方资源人力互通有无的方案。但随后李鸿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东边的小老弟正在暗地里猥琐发育(这可比大清国提前了整整十年!)后,便在第二年主动与自己的恩师曾国藩提及此事并预言打东边的那个说不定将成长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对手(遂为英法想为雄长)。要说这李大人可以算得上是当年的神预言家了,而打东边的那位接下来一直到现在的剧情。。。。。大家都懂,准确滴说应该是糟心,更多的是仇恨!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四年(公元1865年)间,李鸿章先后将自己一年前和恩师长谈时的真心话与设想向总理衙门做了汇报(夫今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将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于是李鸿章收起了之前和大部分人一样的轻视看法并主动与东边“小老弟”交好,于是当“健顺丸”号再度叩关之际,尚未迁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第一次慷慨开关,由此,大清国与“小老弟”的贸易自明嘉靖年间关闭的“海外代购”(勘合贸易)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得以继续。

        原本想趁着“洋务”浪潮快速将“小老弟”拉进己方阵营的李鸿章眼看着即将成为现实的构想几乎要被当成废纸一般被一群不知道该称为同僚还是猪队友的那些人丢弃的时候痛心疾首。不过转念一想,这么大的事儿,总理衙门这帮货绝对是没有权限的,主意还得紫禁城里的“西太后”说了算。这也就是为什么怒火中烧的李鸿章在总理衙门大部分堂官们面前和恭亲王、文祥一样开始了自主屏蔽模式。

        当然啦,差不多过了半个月时间吧,朝廷的一纸通告发到了天天在总理衙门猴急等信儿的李鸿章手中——你的主意和方案非常好,考虑的很周到(深谋卓识,荩虑周详),但如今皇上尚未亲政,兹事体大且事关国体,那个柳原前光进京陛见的订约的事儿就算了吧。大清国是很讲信誉和信用的,既然“小老弟”这么上道,先前欠的进贡就免了呗,就不要啥盟约了吧(大信不约)。。。。。。

        呵呵哒——想必李鸿章在收到通告的心情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大清国如此搞笑的办事效率和处理态度已经是到了让自己无语的地步了,但是大清国知名预言家李鸿章此刻的脑海里在想着的另一个比通告回复更严重的问题:拖着这么久答复会不会导致之前的会晤破裂?还好,柳原前光对李鸿章的印象灰常好(英迈不亢,西人亦称其能),但接下来其他歪果仁的掺和及推波助澜将使原本就不容易的谈判差点走向了无可挽回的破裂局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