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贡舅舅回到长春之后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贡舅舅回到长春之后 (2 / 3)
        我在长春安顿下来之后,第一次和国内联络,军统发回的信件暗语指令只有六个字:君臣猫虎同科。

        翻译过来五个字:唯天职至上。

        军统专门给他制定了严格的纪律:非特殊紧急状态,不得以任何方式及电台和指挥机构联络,同时又给了他不得不因突发状况而进行联络时的紧急呼叫密码。

        贡舅舅说,他在那个株式会社有位日本同事,叫河源友,是专门研究重大战略经济情报分析的专业人士,日语称“经济战略分析师”。这小子的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日籍印度尼西亚华人。酷爱中国古典与中国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1937年一个冬天的傍晚,饭后贡舅舅应邀去他的宿舍拜访。河源友像模象样的在临字——王羲之的《快雪晴帖》,而他手上的那个帖居然是一个贡舅舅从未见过的版本。是他说——这个字帖我很喜欢。那才叫百爪挠心哪。可我得忍着,忍得要像盲人偶遇瞎马一般,不识更不懂。

        见我到了,他放下笔,摆开整套精致的日式茶具,邀请我一起享用茶道。我一抬头看见墙上挂了一幅书法作品,没裱,是骆宾王的《咏鹅》,三个鹅字漏了怯,书法艺术尤其讲究的是凡同样的字在同一幅书法作品里出现必须要有明显的区别,甚至应该完全不同。所以这样的书法作品被历代书法家视为非常大的忌讳。再说,这也不是普通书法家喜欢运用的我国古诗体裁。

        落款居然是个纯中国式的,署名为季长河。我假装没看懂。就问他,这是谁的大作啊?他一脸的得意说,正是在下拙作。我就很夸张地假装大吃一惊样:唉呀,了不起了不起!想不到您的汉学水平和书法水平都如此之高。我对汉学也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对中国的书法,不知可否拜您为师?

        他嘴上连称岂敢当岂敢当,可是个人就看得出,他此刻推脱是假,暗中极得意才是真。

        我呢,也就趁势一本正经地向他行了拜师礼,他把他手上的那本王羲之的《快雪晴帖》递到我手上,说是以此相赠权作赠予我的拜师礼物。把我乐得呀,还真就应了那句老话儿——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个版本应该是极稀有的宋代临摹拓本,应属孤品类,极为难得一见,我也只是听说过。可惜呀,那东西我失去了带走的机会……至今仍然让我心痛甚至懊悔不已。现在细细一想这小子怕是道行还浅吧。

        他还很是得意地说,这是他的一位高中同学在一所普通东北城市的私人博物馆里得到后,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

        然后他就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说起,说起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及对中国书法的深远影响。别说,他还真是做了不少的研究而且还相当深入。

        记得当时我最大的困惑是这家伙怎么对那样一个中国书法艺术的非常重要的“忌讳”不甚了了呢?

        那个字帖成了贡舅舅重新开始公开习字最好的由头。因为在此之前他不敢公开自己的这个嗜好,怕万一露出破绽引起怀疑就会很麻烦。

        第二天他就邀请河源友和他一起去买笔墨纸砚。并自那天起就一口一个老师称呼河源友,让河源友非常得意。

        晚上,他就又把河源友自己的宿舍里,请他教授书法,并当他的面练了起来。这让贡舅舅非常难受,明明自己对王羲之书法的精妙之处深有心得,却偏偏还要装出一无所知的呆傻模样——贡舅舅说,这让他真切感觉到世界末日的滋味。分寸——才是这世间最难拿捏的玩意儿呀。过,则犹不及,不及则又无异于过,世上最难的不是不懂装懂,却原来是即便懂些皮毛却还要刻意装成一无所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