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又回到辽东HR县六河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又回到辽东HR县六河镇
        1990年年初,师父把我叫去,对我说,你们家的三位老人家都有一把好岁数了吧?依我看哪,你就别惦记在沈阳挣外快了,先把现在的活儿辞了吧。回去在你们那儿的小县城里自己开个小饭店,也好有功夫照顾照顾你家里的三位老人家。

        师父的话是必须听的,再说,师父说的也正是我那些日子在心里常常犯嘀咕的事儿。

        师娘为我在家办了饯行宴,厂里的师兄弟们来了一大帮,她老人家守着我抹了小半天的眼泪。

        我离开沈阳的那天,师父和大师兄等一大帮厂里的师兄弟送我到车站,大伙儿全都哭了,师父哭着蹲在站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看着他老人家瘦瘦的后背急剧地耸动着,我也哭得差一点误了上车。

        回去和巴吉玛一说,巴吉玛说,你师父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大好人啊。

        师父给我拿了五千元,大哥赞助二千元,那几乎是他老人家一家子的全部积蓄。在技术工人堆里,我师父的工资是比较高的,一百二十几元呢,可他手松心善,只要有工友向他开口,他从来不吝啬,师娘也不怎么会管钱。所以我知道这些钱意味着什么。

        巴吉玛和额娘、亲娘舅又帮我凑了小三万,我在当年五·一前就把小饭店开起来了。

        地角不错,就在县城城区中心最大商场的十字路口把西南角,亲娘舅给起了名叫“满汉八旗饭店”。生意还不错,离家也非常近,骑自行车来回半小时的路。我媳妇也和我一起回去了,我掌勺,她管账和采购。第三年,感觉店面有点小了,就又寻了一处店面,重新装修另开张。店名改了一个字,“店”改成“庄”。八张桌成了十二张桌,三个雅间。菜品以爆炒、红烧、蒸炖菜为主,在小县城里口碑还不错。

        我开始自己掌管后厨,偶尔也掂掂大勺,我媳妇管账,采购请董临江的女儿郑晓江,后来是我的业务主管。采买是已经故去的老镇长董福久的外孙子高光显。生意不错,三年多以后不仅赚回了本钱,还额外赚了一笔。正好镇上有个乡亲想要盘下我的饭庄,前提是饭庄的名字不能改,一起盘给他而且主要菜谱也给他。乡里乡亲的,我啥也没说就同意了,我还把几个受欢迎的创新菜谱也给了他。

        新饭庄也火了之后,有一天下午巴吉玛来了,他把我叫到一边儿,悄悄说,咱那小镇还有不少乡亲日子过得挺艰难。你们给办个厨师培训班什么的吧,让那些没什么门路也没什么钱的孩子们也能有个养家糊口再发家致富的手艺嘛。

        这话不仅有道理,还有一份难得的公益心。我得听。就和大哥通了个电话,商定我这儿负责基础培训,差不多了,挑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送到大哥那儿,由他提供进一步训练和就业。至于收不收费用,巴吉玛一句话定乾坤:收个工本钱,除此之外不许再多收一毛钱。

        第一批十一个小镇后生在沈阳和本地陆续成功就业后,新的镇书记和镇长还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富裕先行不忘众乡邻”。巴吉玛让我媳妇把锦旗收了起来,说这没啥好显摆的,显摆出去怕咱自己个儿脸上挂不住。

        镇上也常常有些乡亲专程跑来借钱,这件事让我非常为难,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因此还得罪了一些人。

        后来,我让我媳妇接手了这件事,让我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她不仅没有得罪几个乡亲,有不少乡亲反把她看成了知己。

        2001年6月,厂里批准我们这些内退职工中满五十五周岁的男职工提前正式退休了。在厂里办好手续,我把我在沈阳的房子卖了,彻底断了留在沈阳城里的念想,儿子、女儿都自立了,我就彻底回到了六河小镇。陪着早已进入耄耋之年的额娘和我的亲娘舅。

        本来我打算多陪额娘、亲娘舅一些日子,可媳妇说啥也不肯,还要继续开饭店。她说她开饭店成瘾了,怕我反对,就学电视剧里的样子,举起一只手竖着三个手指头对我说,我保证每天都回家去照顾咱额娘和亲娘舅。那时我的巴吉玛已经过世了。

        我想了想,闲着也是实在很难受。1995年底,就又在较偏的县城西一个新开发的楼盘买了个挺大的商业用房,又开了个饭庄。我的亲娘舅给取了个新名字:辽东山乡野味斋。在那些啥也没干的日子里,我和儿子一起出钱出力把额娘和我亲娘舅的住房再加上贡家的老房子都翻修了。旧格局不变,但基本实现了半土半洋的现代化,加盖了卫生间、增加了两套土洋结合的取暖设备,又重新装修了两家的厨房。我那一对儿女对贡家和我的关系也多多少少有了点“码愣”,这是当地俚语,大概意为怀疑某人某事并掌握了一些相关疑踪。

        到1995年后,这个小镇已经和县城西城边子差不多连成一片了。我那个新开的饭庄离家也就三里多地,普通公路也变成了高等级公路,骑个自行车不用二十分钟就跑个来回。

        我的新饭庄要开业的前几天大哥带着我儿子和他的仨徒弟都过来了,和我一起修定菜谱,策划开业典礼。还说,让你儿子给你当行政主厨吧。三儿呢也留下帮你些日子。你呢少操点心,多照顾照顾你额娘和你亲娘舅吧。

        我很清楚大哥舍不得我儿子,可他还是忍痛割爱了。

        大哥的三徒弟叫王树林,我们都叫他的小名“小蛮冬”,不仅厨艺好,人品也非常好。

        新饭店一开业就火了。没过几天新楼盘也入住了。我的“辽东山乡野味斋”火得不得了。以人工散养的兔子、野鸡、狍子再加上从县养殖场定购的新鲜鹿肉和鹿杂再加上浑江水库的新鲜活鱼为主食材设计的菜肴非常受欢迎,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和儿子、及大哥的三个徒弟共同用鹿鞭和海参制作的“葱味蒸双珍”一度成了很多吃货们的谈资,虽然我们用鲁菜的蒸菜技法,但却融入了粤菜思维,也就是用粤菜的设计方式来构思,突出这道创新菜的养生与药膳的内涵,结果一推出去就大受欢迎。众多吃货们说,好不好使还不敢说,好吃可是真好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