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九·一八,九一八!” (1 / 4)
“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凌晨,就有种种传闻在新京(长春)老百姓的嘴巴耳朵之间流过来淌过去,真正得到证实,是在9月19日上午,原本就在长春现宽城区一带驻扎的日本军队突然向驻守在长春也在此处驻防的东北军部队发动了疯狂进攻,守军一位营长在战斗中牺牲。我的亲娘舅说,那天宽城子那片儿的枪炮声响了好一阵,还挺凶呢。没过多长时间就停了。小鬼子当天就全面占领了长春城,驻军变成了占领军,夜入民宅偷偷摸摸的隐身黄鼠狼眨眼就成了疯狂闯入的恶狼。日本人占领长春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大张旗鼓地动作,街面上几乎平静如初。这假扮天使的魔鬼也许更阴毒可怕,更凶狠邪性,如同杀戮成性的强盗当众摆出可爱可亲的笑脸,而鲜血淋漓的重重杀机却深藏在不动声色之中。
那时候,报纸还极少,广播电台虽然已经有了,可是有收音机的家庭却并不多。即使是长春(新京)町室那样以日本居民为主的街区大约也只有五分之三强的日本家庭有收音机,极少数生活比较富足的长春市民也有,另外还有极少数的长春市民有自己装配的简易矿石收音机。而这些玩意儿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长春市民家庭来说连见都还没见过。我的亲娘舅说,他在九月十九日的一大早去晨练的路上就发现,那些日本邻居有点不太对劲。一个个嘀嘀咕咕,很有那么点贼眉鼠眼偷着乐的意思。让人觉得他们极兴奋,但他们却并不想让这些中国邻居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兴奋。此后,亲娘舅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了一台德国产的西门子收音机。四十二块现大洋,是一个拉洋车苦力差不多小二年的养家糊口的钱呢。
多数长春市民知晓长春沦陷的消息后并不感到太惊讶。因为稍稍关心中日交往态势的市民早有预感,日本矬驴惦记咱大东北不是一天两天了,日俄战争的本质就是日本人蓄谋已久的阴谋开端,谋杀张大帅是其阴谋战略中的关键,绝不会对咱手下留情的,可是却并未料到强盗出手会来得这么突然。就如同一群饥饿的野兽觊觎一只肥嫩的羔羊,野兽们无论如何是不会轻意放弃的。暂时不动你,是为了养肥了或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九·一八”后的第十二天,也就是九月三十日早上,贡舅舅和尕舅舅本来是要去学校领取肄业证的。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迫使学校不得不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是提前毕业还是继续学习。二位舅舅都选择了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没有**的,只发肄业证。
亲娘舅不止一次问他们为什么?他从内心觉得这小哥俩应该继续深造,但这哥俩就像商量好了一样,笑着不予回答。
可就在早上临出门时却好像突然改了主意。贡舅舅对我舅妈悄声说:麻烦嫂子小师娘,我们哥俩今儿晚上就不回家吃饭了。舅妈狐疑地看看贡舅舅,又转脸看看贡舅舅身后的尕舅舅:那你们去哪儿吃晚饭啊?
尕舅舅调皮地眨眨小眍眍眼儿,伸出右手比划摆出一个喝酒的架式。
舅妈胡乱点点头:小声叮嘱说:千万别喝多了,早点回家。
贡舅舅右手食指尖点在嘴唇边眨眨眼,小声嘘嘘。舅妈示意:明白。
我的亲娘舅和舅妈新婚后,就住在亲娘舅原来住的东屋里。巴吉玛给贡舅舅和尕舅舅做了两块铺板,晚上在铺子里柜台前的过道上用四条长木凳放好,两条木凳两两相对,铺板往上一搭,就是两个简易木板床。巴吉玛怕两个孩子多心,还特意嘱咐说,这几天我就想法子,弄出个象样的地方给你们哥俩住。巴吉玛想的法子很简单,那就是在前院铺子里再搭建一个小火炕,做个简易小书桌,再加装一个电灯,给两个舅舅学习用。可那需要筹备用料和请人工。巴吉玛说,这个计划在亲娘舅结婚前就有,可我的亲娘舅告诉他们决定要结婚的时间太突然,没来得及,巴吉玛真心有点顾不上。
我问过我的亲娘舅: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你怎么会把具体时间记得那么清楚?
他反问我:哪个中国人——尤其是咱东北的过来人会忘记“九·一八”?再有就是这俩弟弟都是我的得意门生自己主动结束自己学生时代的日子,我怎么会记不清楚呢。
我的亲娘舅告诉我说,九月末的那天晚上,你的那两个舅舅回来得很晚。他们是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家小馆子里喝的酒。要了四个菜:一个溜三样,一个蒜泥白肉,一个拍黄瓜拌凉皮儿,再加一个爆炒茧蛹。这哥俩居然喝了一斤半的烧刀子,可回来后并没有醉,只不过显得很兴奋。尕舅舅仅仅是脸蛋稍稍有点上色,举手投足却和平日里没什么不一样。
吃的啥、喝的啥,都是贡舅舅自己亲口告诉我亲娘舅和舅妈的。舅妈好奇,就又多问了一句:那你们哥俩都唠了些啥?折腾到这么晚。
贡舅舅带着明显醉态的兴奋,两只手凭空胡乱划拉:我们哥俩就说了一个大事——约法三章:一,宁死不当亡国奴;二,兄弟之间不再纠葛相互政治信仰与立场的迥异,以驱逐倭寇之民族大义为已任;三,任何情况下绝不连累他人——尤其是咱族中各位宗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