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舅妈趣事 (1 / 4)
有一个事从我是记事起就记得很清楚的,那就是我额娘说我亲娘舅从结婚后多了三件宝贝。当然这都是在我记事后逐渐听清楚琢磨明白的。
亲娘舅的爷爷丈人——舅妈家的关爷爷非常喜欢我亲娘舅,这祖孙翁婿俩很是聊得来,常常一边喝酒或饮茶一边聊。有好多次居然一宿聊到大天亮,一老一小却没有丝毫倦意。
我的亲娘舅是这样描述他的老丈爷爷的:老爷子已经七十多岁,可看上去也就四十多岁最多五十岁上下,没有丁点儿武林中人的魁梧彪悍霸道相,倒像个满腹经纶文文弱弱的壮年秀才。身条挺拔笔直溜顺,长得眉清目秀,鼻直口方。据说下笔行文还颇有文采,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是个那种一搭眼就特别招人待见的尊长。极善言辞,且所涉甚广。老人家曾经对亲娘舅说,文人讲个风骨,武林中人呢讲究德行,武林中人的德行其实就这么四个字:适时适度。我呢就是这个没把握好,命中才注定该有那么一大劫。
这三件宝贝都是他的丈人爷爷送给他的——
一个是方型紫砂壶,那紫檀色,似乎稍带暗蓝,暗蓝中悄然透着浅浅的淡银色光芒,这样独特的色彩亲娘舅叫它包浆蓝,那奇妙的色彩用语言无以表达,总之,小巧玲珑色彩斑斓精美至极,他天天捧在手上,壶中泡上香喷喷的茉莉花茶,滋溜滋溜的细品慢饮,脸上的那个舒坦劲儿要多滋润有多滋润,边饮还边不停地轻柔的来回抚摸。据亲娘舅自称,这把紫砂壶出自清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制陶艺人袁郁龙之手,存世量极少。这把紫砂壶他一直到晚年也都时时捧在手里。
第二件,是一把扇子,扇面上面一副溪边春竹图,应该是出自郑板桥亲笔。1965年暑假前一天,亲娘舅光顾忙活就要放假的学生,把手里的扇子随手放在了讲桌上就忘得一干二凈。等他想起来就早已不知所踪。没想到,190年,在他已经退休七、八年的时候,这把扇子居然自己回到了亲娘舅手里,折缝里夹着一张小小的字条,上书,柯老师,对不起,历经私爱十五载现完璧归赵。是一个孩子送到家里的。亲娘舅一直都没能弄明白偷扇子的是谁,再还回来的又是谁。但从此后,那把扇子再也没出现过。可我感觉亲娘舅明明知道是谁干的却就是不肯挑明。
第三件,是一块原由清宫所藏的瑞士24k金怀表。据亲娘舅说,这玩意儿和那个扇面是浦仪被赶出故宫后的太监们偷出宫来的,后来又带到长春卖掉。文革前,亲娘舅一直有模有样地挂在胸前,还配了条1k的金链子。文革的血腥红潮一起,舅妈马上就收了起来,亲娘舅也就再没戴过。前些年有个北京的藏家找上门出了非常好的价钱,可亲娘舅淡淡一笑,对人家说,谁说我有那种超高级的嘎咕蹊跷玩意儿?谁说的您去找谁。我可是真没有。
人家接茬问,可很多人说文革前都亲眼看见你戴过那块表呀。亲娘舅笑笑答,您说的是文革前,我没听错吧?然后扭脸就走人了。那北京老客听了一怔,似懂非懂地走了。此后,这老客三次上门,三次无奈空手而返。
文革前,亲娘舅还曾以三宝斋居士自居。文革期间,还为这个被批斗。罪名竟然是“反动道会门孝子贤孙”。咱那亲娘舅看着自己胸前白纸黑字的牌子一个劲偷着乐。台上台下的口号震天动地,有个冒失鬼学生蹿到台上举手想打他,他抬头眯眼笑着看那学生,笑迷迷的眼神居然不怒自威,那学生就把高高举起的手又慢慢放下了,一扭头转身跑出了会场。
对了,我的亲娘舅和舅妈两口子还有个趣事,他和我舅妈婚后,总是在和舅妈开玩笑的时候常居下风,偶尔比划比划武把操吧,又从来抹不开面子论个输赢,他心里很是不服,就想要找回点“脸”儿来。思来想去,他想起舅妈的爷爷曾经说过,他的孙女‘这丫头是在大东北这儿出生的,从小就‘天上不怕龙,地上不怕虫,就怕耗子打架一窝疯’”。我这亲娘舅果然就跑到大野地里找大地里的耗子,学耗子打架的声音。学到他自认为差不多了,就在某天晚上,在舅妈睡熟之后,在床上用一个卷好的长纸筒和一个竹筒做的话筒接在自己的被窝里学耗子打架,声音却似乎是从床底下传出的。
舅妈睡得很死,亲娘舅鼓捣了半天也没惊醒她,更不用说吓了。亲娘舅就数度加大了自己的分贝。声音大了,舅妈就被稀里胡涂惊醒了。听见有耗子在床底下打架的声音立刻缩成了一团,滚进了亲娘舅的被窝儿里,整个人如同筛糠一般,成了一个哆哆嗦嗦的肉球,上下牙齿嗑个不停。我亲娘舅偷偷笑了,他问,你还和我穷“豪横”(东北俚语,意思是立棍、树霸王威风)不?你看看连耗子都觉着不公,急眼了。
舅妈连连点头,在被窝里如捣蒜。可没过多一会儿,她就回过味儿来了。舅妈一脚蹬开亲娘舅,把亲娘舅的被窝一把掀开,那堆“道具”玩意儿就暴露了,她几把抓起来撕了个粉粉碎。转过脸就又回自己被窝里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舅妈就一个人去了刚刚收获完毕的大地,一门心思寻找老鼠窝,找到了她就开始认真观察耗子的行为,什么时候出来找食物,如何把食物运进洞里,什么时候出来找水喝,什么时候互相追逐、玩耍、如何求欢、交欢,所有耗子的行为她都用心观察、揣摸。
在长春巴吉玛家的位置离庄稼地并不远,因为当时新京(长春)的城市开发才刚刚开始,市区内有不少的城中村,凡城中村的周边都有零散的庄稼地。
过了几天,她又开始训练自己不怕耗子的胆量。入冬前她在一片玉米地、大豆地里耗子出没最多的田垄里搭了一个藏身用的小窝棚,和秋冬季堆放在玉米地的秸杆堆没什么两样,她每天一有空就躲进窝棚里,不动声色地观察,琢磨耗子们在没有人干扰的情况下都干些什么,怎么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