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爱讲“古”的巴吉玛
“讲古”是东北很普遍的一句俗嗑,意思是讲各种故事或传说或民间轶闻趣事。我的巴吉玛就特别爱“讲古”,他无数次和我讲起过——我的这十九位契丹英雄祖先就像一股细小但却非常野性、凶悍、刁钻的黑色**,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巨大的破坏力,但总是以从天而降、闪电般迅疾犀利带着让被龚击者深入骨髓的痛感,很精准地刺进某个觊觎已久并已经定位瞄准的点上,且力道精准至毫巅既能达到目的双方却并无重大人员损伤,甚至毛发无伤。
当然,巴吉玛所使用的叙述语言没有如此化,有些的确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应当说粗俗野蛮到极为不堪。但这没关系,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这个。巴吉玛讲的“古”从来不乏生动、形象与幽默,更充满了一个草根智者的理性深刻与凡俗乡俚式的调侃和很生动深刻的哲理,却绝无说教之嫌。但其夸张、炫耀的色彩却极其浓厚。
在完全满足我的这十九位契丹英雄祖先们事先确定的战略战术目标和默认的终极目的或者说他们预谋的企图在得到实现与满足之后,就会近乎完美甚至是很优雅很绅士很洒脱地离开。恰似一只意图预谋伏击捕捉某种猎物而孤独狩猎的长白山雪狐,从开始谋划到精准出击再到完美捕获猎物,最后得意至极却仍然会非常理智的选择带着猎物即刻离开。在远远避开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之后,确信自己的处境真正安全、稳妥时再寻觅到一处微妙的僻静所在,这才开始尽情享用自己猎获的美味。因为它们深知永远都会有许多比自己更强大、更凶悍、更残忍的对手或敌人在窥视自己觊觎自己和自己猎获的战利品,自己在其它更强悍的食肉野兽眼中同样也是猎物。而这些危险很有可能就潜伏在自己最容易被忽略的身边某处。所以只有在他们完全确认没有任何潜在的危机再能够威胁到它的绝对安全之后,才会静下心来,将心境梳理得平和妥帖舒展,放心大胆的尽情享受所获猎物之美味佳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松警惕戒备。
这是只有睿智和勇猛合二为一,战略与战术完美结合的勇士才有可能享受到的、无比美妙的胜利者的饕餮盛宴。
同时这也是我的十九位契丹英雄祖先们独有的强盗哲学逻辑——机遇与风险是骨肉兄弟,美味与危机是孪生姊妹。就像我的老祖宗们常挂在口头的谚语:嘎拉其尤玛那古修,德尔利苏那丢耶(这是我的家族部落口头语言仅有的完整遗留)。用同样很古老的语言表述就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他们的每一次强盗劫掠杀戮之行不仅会刻意掩藏起强盗嘴脸的丑陋与凶狠歹毒,同时又不乏展示彪悍的野性魅力和东方哲学智慧的多元色彩,他们种种恶劣的强盗行径过程总是不乏有鬼神莫测的大大小小的韬略设计和花样翻新、精绝无比的技巧性战术安排,往往让被袭击、劫掠损失惨重的对方在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又不由暗中生出几分赞赏与钦佩。也就是说,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我的这十九位契丹英雄祖先都有运筹帷幄、精准至极的战前设计。这就足够让被袭击者们细细品味一番,且从中获益多多。
虽然这十九位契丹英雄——我们柯姓、葛(尕)姓、贡姓三大祖先,烧抢掳掠、烧杀奸淫的种种强盗行径不一而足,但名声并非那样不堪。据《巴图鲁瞒尼》歌记载,多数他们经过的地方,有关他们的各种传说在他们所途经之地流传的时间都很久长。虽然传说中从来不乏对于强盗行径的愤怒与对于烧杀掳掠罪恶的仇恨厌恶,但也从来不乏对于这些强盗神勇与睿智的土匪行径的褒奖,故将其称之为带有某种褒奖色彩的绰号——“小黑狐**”。
每每“小黑狐”的突然造访好像并不仅仅意味着被袭扰和劫掠,还意味着猜谜一样的智力游戏——你总是猜不透这只小黑狐狸这次会打什么牌,接下来又会是什么牌,至于牌技如何变化更是无从预判。
这些传说在我的巴吉玛的口中娓娓道来,不仅故事性非常强,而且如同史诗般富有恢宏的气势且多情浪漫传奇般的曲折情节跌宕起伏,再加上巴吉玛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如今那些名气非常大的评书表演艺术家都有一拼。连具体人物身上穿的什么,手中拿的什么、胯下骑的什么,现场的色彩、气氛转变过程怎样,说话时的口气如何,心理活动的微妙轨迹、表情的种种变化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即便在他老人家九十岁高龄时,已经年近四十的我仍然会深深沉醉在听过无数遍的故事之中,甚至久久让心境停留在那些故事氛围里出不来,虽然很多时候是我自己不想、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心思从身临其境的故事情境中主动脱离。
我并不否认我的巴吉玛是在刻意美化我的契丹家族祖先。但似乎任何人也不应该随意否定这样一种尊崇祖先的情怀。
记得巴吉玛曾经讲过这样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巴吉玛长达数十年的保留节目。每每小酌之后,尤其家中来了客人,更是要尽情表演一番过过瘾,老人家颇有那么点儿“人来疯”的老小孩儿劲头。
巴吉玛最后一次讲这个故事时他老人家已经整整九十岁了。他是癸巳年(一八九三年)出生,老人家去世时已是九十九周岁的高龄。
按照**上信息,我的巴吉玛出生于一八九三年,不仅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主席同年,更让我惊讶的他老人家居然也是十二月廿六日出生。我曾经不止一次和巴吉玛开玩笑说:你这老爷子可真是胆儿肥了——居然敢和咱伟大领袖同年同月同日生?每每巴吉玛总是赧然一笑:这种事儿是我自己说了算吗?也是我老人家命中该有此大吉大利呀!
那天,许多柯、贡及葛姓家族的宗亲们聚集在一起,给他老人家做寿。巴吉玛高兴极了,足足喝了半斤烧刀子,烧刀子是我的家族部落中最受欢迎的传统酒水,且男女老少咸宜。那是在一九八二年,所谓给老人家做寿做九不做十嘛。我们三姓本族宗亲与家人为我的巴吉玛大办寿宴。那个时候,纯正的烧刀子还比较容易弄到。不像现在,真正的烧刀子已经堪比纯正的贵州茅台,甚至由于价格相对更便宜的缘故比纯正的老茅台难寻程度都不差分毫。
好的烧刀子味道冲到呛、噎,辣到喉咙管儿下的心坎窝窝儿尖尖儿,再从喉咙管儿心心儿一个猛子扎进脚后跟。又烈又呛的蒸馏酒清香裹挟带着醉人的醇厚粮食香味儿能在瞬间飘满一屋子。巴吉玛一闻到那能冲人一溜筋头、噎得咯喽儿咯喽儿的味道就兴奋得了不得,上下嘴唇嘬嘬成一个小圆圈圈儿一个劲儿在酒瓶口或酒杯上沿“吸溜”,鼻翼快速抽动,一双昏花的老眼眯成一条细小的缝缝儿,大鼻孔不停抽吸出极为陶醉的鼻鼾声,一副未饮先醉的痴迷模样。
家宴到了尾声时,巴吉玛已经略显醉意,老核桃般满是皱纹的脸上泛起淡淡的婴儿红,圆而阔的下巴上一小撮雪白的山羊胡一翘一翘的。老人家仍然精神矍铄,唇红齿白,老人家的牙极好,是真正原生态的牙洁白整齐至死也不曾掉落一颗。他口齿清晰,表演欲强烈,烧刀子的酒力稍一发作,马上就兴奋得不得了。他响亮地清清嗓子,又认真地调整了自己的坐姿,有模有样的用酒杯撴了一下自己面前的大号炕桌,再把手中的筷子轻轻放下,带着些许醉态的笑意娓娓道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