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满城尽是黄金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满城尽是黄金甲
  咸通岁月乱变丛生,朝廷用兵不息,民间税赋负担不断加重,百姓相聚为盗以谋生,乾符元年濮州人王仙芝聚众数千人起事,点燃了一场即将席卷大江南北流民之乱的熊熊烈火。王仙芝和尚君长率众攻陷了濮州和曹州,参与暴动的流民达到数万人,天平节度使薛崇出兵清剿被击败。冤句人黄巢本是读书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他本性豪爽仗义,善于骑射,就改行做了私盐贩子。食盐从汉朝起一直由官府垄断经营,贩卖私盐虽然利厚但违法,官府的打压使得黄巢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的暴动,黄巢军队横行山东州县,民众苦于官府的横征暴敛纷纷加入,很快也达到数万人的规模,并与王仙芝军队合兵一处。流民军队选择向防备空虚的南方地区挺进,零星部队出现在淮南地区,朝廷派平卢节度使宋威统领周边藩镇军队进行清剿,并敕令福建、湖南和江西的观察使和刺史训练士兵防止流民军队入境,同时下令全国乡村购置刀弓等兵器做好防备。

  乾符三年平卢节度使宋威在沂州大破王仙芝军队,宋威上奏王仙芝已死,所统各道军队被遣返回原驻地,但不过三天王仙芝军队又出现在附近州县,朝廷重新召回遣返的军队进行围剿。王仙芝军队在官军围剿的夹缝中突围,攻陷了阳翟和郏城,朝廷派忠武节度使崔安潜率兵追击。王仙芝军队继续攻陷汝州,抓获刺史王镣,东都大震,洛阳城里的士族人家纷纷出城避难。朝廷对王仙芝军队的流动作战有些束手无策,就下诏赦免王仙芝和尚君长,并封赏官职进行招降。王仙芝对朝廷的招安不感兴趣,继续向南攻陷唐州、邓州、郢州和复州等数州,宰相郑畋因建议得不到实施而请辞,皇帝没有允许转而听从他的建议,委派崔安潜为行营都统,统辖剿匪军务。王仙芝率部攻打蕲州时,经被俘的王镣书信斡旋,蕲州刺史裴渥同意上奏朝廷为王仙芝请官,并开城门延请王仙芝和黄巢等三十多人入城商议事宜,馈赠金银进行拉拢。朝廷商议招降事宜时,宰相们一改之前准备妥协的初衷,反而以平定庞勋之乱为例子劝说皇帝对王仙芝用强。宰相王铎为解救堂兄弟王镣,力排众议使皇帝首肯招降,朝廷决定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朝廷以如此低微的官职能招降王仙芝本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可惜朝廷的大佬们考虑不周,没有对流民军队中的重要人物黄巢进行封赏,导致招降功败垂成。当宦官使者到蕲州宣旨时,黄巢恼怒自己没有被封赏而当场殴打王仙芝,致使王仙芝被迫放弃议和。流民军队在洗劫蕲州城之后,王仙芝和黄巢重新分兵各自行动,历史在此时发生剧变。

  乾符四年王仙芝军队攻陷鄂州,黄巢军队攻陷郓州,并杀死节度使薛崇。此后王仙芝、黄巢联兵攻打宋州,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军解围。王仙芝军队随后攻陷随州,抓获刺史崔休征,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派儿子率兵救援被击杀。黄巢军队攻掠蕲州、黄州,被守将曾元裕击退,损兵四千多人,便转战匡城和濮州并直下两城。招讨副使杨复光派人对王仙芝进行招降,尚君长做为王仙芝的代表去与杨复光协商,途中被宋威部队抓获,尚君长被斩杀于狗脊岭。

  乾符五年王仙芝军队进入荆南节度使辖区,节度使杨知温因没有设防,被围困在罗城的子城内,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出兵援救,王仙芝军队焚掠江陵而去。王仙芝军队在黄梅与官军曾元裕军队遭遇,官军大破流民军队,杀敌五万多人,王仙芝在此役中身亡,他的首级被朝廷传递四方以昭告天下。王仙芝余部在部将尚让的带领下投奔黄巢军队,黄、王两军合兵后,黄巢被推立为王,自号冲天大将军,并设置官署。流民军队在攻陷沂州和岳州之后,运气发生逆转,接下来屡屡被官军挫败,于是通过天平节度使向朝廷请降。朝廷同意封黄巢为右卫将军,下令流民军队在郓州解甲整编,但黄巢竟然不予理睬,流民军队直扑宋州、汴州,朝廷调兵严守东都洛阳。黄巢于是调头引兵南下,渡长江之后直奔虔州、饶州地界,然后转战宣州,再引兵经浙东直抵福建。乾符六年黄巢书信与浙东观察使和岭南东道节度使联系,请求归降朝廷,要求封他为天平军节度使,但朝廷予以拒绝。黄巢再次请求广州节度使一职,朝廷只同意委任为率府率,黄巢大怒立即率兵攻打广州,当天就攻下广州城,并抓获节度使李迢。流民军队不适应岭南的湿热气候,士兵因病死亡情况严重,黄巢决定北上,从桂州乘大筏沿湘江抵达潭州,守将不敢出城迎敌,潭州城经流民军队急攻后很快沦陷。尚让率领的流民军队直逼江陵,在江陵的荆南节度使王铎留下部将刘汉宏组织抵抗后,自己率众匆忙退守襄阳,但刘汉宏借机纵兵抢掠江陵城。黄巢率领的流民军队抵达襄阳,与官军在襄阳城外大战遭遇惨败,被官军一直追击至江陵才得以逃脱。经过整顿后流民军队声势复振,一连攻占鄂州等十五州,人数达到二十万。

  在官军与流民军队的初期战斗中,高骈大放异彩脱颖而出,他和部将张璘成为黄巢的克星,屡次击垮来犯的流民军队。广明元年黄巢屯兵信州,流民军队因瘟疫伤亡惨重,张璘乘机率兵进行攻击,黄巢被迫贿赂张璘请求归降。张璘佯装同意为他上奏朝廷请节钺,想用计将流民军队全歼。他担心其他驻扎在淮南的官军部队分功,就上奏朝廷称匪患不日将平,让朝廷予以召回。当各路官军渡淮北归后,流民军队主动与高骈部队交战,张璘战死,流民军队大难不死得以逃生。流民军队从采石矶渡江后转战天长、六合,兵力再次达到十五万之众。此后流民军队一路无阻逐渐向东都靠拢,很快就攻陷了洛阳,然后直奔潼关。潼关被攻破后长安危急,朝廷连忙下诏任命黄巢为天平节度使进行招降,僖宗皇帝则在大宦官田令孜的护送下逃出长安城。

  黄巢大军一路无阻地进入长安城后,士兵在城内进行抢掠,抓到官员就一律处死,李唐宗室被杀殆尽,此后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黄巢的流民军队十几万人聚集在长安地区,粮食等军需物资供给成为最大的问题,没有根据地的弊端显露无疑。此时各路官军向长安靠拢,渐成包围之势,使局面变得异常严峻。中和二年黄巢的亲信同州防御使朱温预判流民军队将走向灭亡,于是改弦更张投靠唐将王重荣,被朝廷封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朝廷征用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军队加入围剿,李克用的沙陀军具有极强的战力,数次与流民军队的遭遇战都以大胜而告终。朝廷任命朱全忠为宣武节度使,许诺待光复长安后赴任,激励他率军全心全意参与平叛。李克用和朱全忠两支生力军与流民军队在渭南进行决战,一日三战皆胜,流民军队焚烧城内宫阙被迫撤离长安,官军光复长安后也进行抢掠,长安百姓又遭遇一次浩劫。溃败出逃后的流民军队缺乏军粮,就以俘虏为食,将人投入石臼中捣为肉酱后分给军士,这是为数不多的史上有记载的集体吃人事件之一,黄巢因此留下千古恶名。中和四年黄巢军队围困陈州将近一年后,因李克用出兵而主动撤围,引兵奔向汴州,朱全忠向李克用请求增援,在朱、李两军合击之下流民军队大败,将领尚让投降,黄巢在官军追击下走上穷途末路。黄巢在瑕丘狼虎谷被外甥林言杀害,林言带着黄巢的首级准备向官军投降,途中遭遇沙陀博野军士兵而被斩首,黄巢的流民之变被彻底平定。

  唐末流民之变的行动轨迹遍及大江南北,前期南下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南方地区朝廷的军事力量薄弱,流民军队活动空间广阔。南方地区也是朝廷财赋的主要来源地,百姓税赋负担最重,能够得到积极响应。没有在南方地区建立根据地是流民军队的最大败笔,没有根据地的经济支撑,数十万兵士以劫掠为生必然难以持续,最终走向灭亡是必然的结果。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朝廷军事力量的聚集地,流民军队攻占长安在政治上看似占据优势,但实际却是主动置身虎口,加速了自身的灭亡。经历过流民之变,李克用和朱全忠两股军事势力脱颖而出,他们将决定唐末历史的走向。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