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7章 世俗与宗教 (2 / 3)
建军需要原则规则,社会也需要原则规则,礼法就是社会的原则规则。发展并完全善礼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上官寒明组织的司法小组,在众人的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离完善还有很大的距,且越是发展越是发现需要明确的内容越多。
法的基础是礼,礼的基础是人的观念。人的观念受社会综合因素影响,在综合因素中又有主要因素。
宗教和政权对规则和观念具有重大的影响,是影响观念的综合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世界上的宗教社会和世俗社会,宗教社会就是****的社会或以宗教为主导的社会,是神权高于政权的社会。世俗社会就是宗教或神在生活中没有占有主导地位,或处于世俗政权的从属地位。
世俗为主的社会的主要代表是古中国和古希腊。古中国的神只是在人心中,巫和神职人员只是政权首领的辅助。古希腊也有神,社会上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当时希腊的各国政权,打败波斯帝国进攻的力量是各国的军队,而不是宙斯。
中国在东周末期秦王征服天下之时开始了神化王权,到汉武帝之后,正式成立了类似****的儒教社会。
儒教时期的中国,皇帝即是世俗皇帝,也是儒教的教主,皇帝运用几个或一批忠于皇权的儒学大师代掌儒教。各级官员即是世俗地方官,也是地方教会的宗教人员,以秀才举人为主,加上退职的官员组成的乡绅是最基层的教士,掌握地方儒教的运行,也控制天下观念。
希腊社会由西欧继承,中世纪后的欧洲是天主教与世俗政权相分离的社会。天主教对各级教士,牧师教有一套原则规定。天主教的教义也按圣经为原则。
中国的儒教社会与西欧的天主教社会有区别。
中国是类似于****的儒教社会,有其质而无其形。
儒教虽然以四书五经为圣经,但还有圣人,圣人言也是教义。皇帝言就是圣人言,只要受官方认可的众儒士一致赞同,也可以代圣人立言,为儒教立教义。
用句后世的话说,中国的儒教教义是主观唯心论,教士,特别是最其层的乡绅可以按心理的愿望在现实中修改教义,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士族。
天下众人,与其听孔圣言,还不如听乡绅、听官方人员言。
事实上的儒教教义,是没有宽容性的教义,对其它言论没有容许的态度,只有官方许可的以儒教面目出现的儒教教义才合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