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瓦尔登湖》畔:初见《瓦尔登湖》
——关于《瓦尔登湖》(《TheWalden》)
的几点看法
宿舍楼下的旧书摊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有的没的的宝藏的好地方。大概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一时兴起,买了一本《瓦尔登湖》,事实上,我已经有了一本《沙乡年鉴》——这是我买的第一本电子正版书,但是并没有看完。我也只看了他的第一部分,也就是沙乡年鉴,除此之外,他其实还有两个部分“素写——这儿和那儿”以及“结论”。为什么我要提它呢?原因就是其和《瓦尔登湖》同属于自然系列。不过二者鲜明的差异我们也会在后面说道。
还是继续说一说这本《瓦尔登湖》吧,其实它的前面已经有了一位主人,他的名字被他以极大的字体写在了书的扉页上,而我呢,身为他的第二任主人,决定以同样大的字体把我的名字“题”到扉页上。如果哪一天我又一次把它卖掉,那么这本书得第三任主人怕是没有地方去题写他的名字了,这未尝不是一种占有欲的表达方式吧!
人类可能生来就具有占有欲,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占用,再到对于别人身体的占有,请你允许我在这样的言辞之下把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区分开,也许这样会让我们更加看清我们自己。我们有的时候未尝不会有过想要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受一件事物的冲动。我也在思考如果我们把这种灵魂“支配”肉体看成一种占用和占有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澄明一些?
这位仁兄同时也在书上做了笔记,我本想这会给我《瓦尔登湖》这本书带来许多的乐趣,这样总感觉在和别人进行交流,我或者将会看到一个原始知识获得。是的,我通常认为,你最开始从课本上或者是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是原始知识,而在历经实践之后,也就是知识和生活的结合品,我认为是应用知识。一般当你沉浸在文字中的时候,也就是书的作者对你产生的支配,你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记录下来的有可能是你的生活和书里面的知识的综合。
请注意我刚刚提到的“课本”。也就是人类文明最干瘪的载体。一行一行的极其无聊的没有任何趣味性而言的文字的堆叠,为了让你快速的达到编写者认为的知识掌握,通常还配有习题,这是学术的必要,但不是生活的必须。我们有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掌握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而用其他的时间去学习如何不让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成为我们生活的累赘,以防出现《圣经》中所言:“读书多,身体疲倦。”
不过不幸运的是,这位仁兄并没有完成他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他的笔记在第一章尚未结束就终止了,我想可能是他被第一章恐怖的体量吓到了?还是他和隐藏在书中的作者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导致了他脱离了掌控,脱离了他所提在本书扉页标题下的“一处宁静自由的精神港湾”去当了一名“精神漂泊者”,或者是有一些别的原因使得他把这本书放在了书柜里,一直到卖掉?不管如何,我觉得我都有必要替这位仁兄把他“未竟的事业”完成,虽然读书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业”,甚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获取知识,尤其是持续不断的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本分和义务,不过我觉得夸大一点也很好,毕竟这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虚荣心未尝就不是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讲真,这本书的文字实在是让我震惊,如果说《沙乡年鉴》是“自然生物”的“工笔画”,那么《瓦尔登湖》就是“自然生活”的“写意画”中间还夹杂着各种“看似多余,实则我也不知道是否多余”的杂笔,作者的思维会突然由于在叙述中灵感的乍现而被扯得很远。然后进行大量的论证和叙述。而且这些发散和论证的过程和灵感的乍现过程都在一个自然段里,这也就导致了一个自然段可能会特别的长。具体有多长,可能需要看出版社和翻译的版本的不同,总之我这本书每个自然段是很长的。
这本书的难度除了层层定语的包围,不断变化的叙述主题之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其实这也是作者的“独语”,为了找寻这位仁兄放弃了的原因,我还上了豆瓣去看了看大家的看法,突然发现有一位仁兄的评论大概是这样的——“如同一个话痨一样絮絮叨叨,还有翻译的晦涩。”然后给了三星以下的评价。其实我挺喜欢听人说话的,不过当我的意见和他不和的时候,我会和他好好的交流一番。不过书中的作者是占据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我一般也就不做争辩,顺应的去翻找它,翻找出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来。毕竟以我这个水平,和年龄,阅历,社会地位都比我高的作者去为这样的事情展开激烈的争吵,是很不明智的,如果是写个文章让大家知道我和作者的极度精神不统一,以我的传播能力,是更不明智的。
所幸不如去接受它,我们总会和各种事情的意见不合,这未尝不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占有欲。而学会去控制这样的占有欲,也许是超凡入圣的一种心灵的修行之路。这本书也许就是在讲这样的修行之旅吧。
请允许我把占有欲作为人类最大的欲望,其他的**,妄欲之流无非是人对于自己和他人身体的占有和对于事件的占有。这种欲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自然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又会导致非自然的事情发生。我相信,如果我身边有一个爱好辩论的人,那么他会就我这段话对我展开一对一的攻辩。不过“自然”这个词,究竟谁解释得通呢?我们连对于比我们低一头的事物都不一定拥有绝对的掌控权,比如:****,2020东京**,更何况更高层次的自然呢?
我们难得碰上一个需要我们全身心去体察的事物,和用一生去体察的事物——自然,不如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个人的试验和听听他的汇报吧!
你说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