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乡速写:牡丹江(1)
按照本卷的安排,这是一篇又一篇的即景文章。我将随便写写我的家乡——牡丹江及其四周的景色,还有我现在还没有去以后将要去的地方。
牡丹江,这可能是大部分起点的读者朋友们根本不知道的地方,这是位于黑龙江东南的一座N+1线小城,温和的牡丹江穿城而过,滋润这座平凡宁静的城市。
牡丹江没有什么冲劲,曾经的林业让他辉煌过,古老的北方工具厂也早已搬离,留下的只有旅游城市这个名号,但雪乡的宰客事件把它扔上了风口浪尖,现在由于天灾,牡丹江作为中俄交往的中转站的职能也停止了。不少人说东北衰亡论,是的,东北的确没有发展的良机,不少东北人走出来还点顶着个“精神小伙”、“奥利给干了没素质”的帽子,但我们,并不把精神小伙挂到嘴边,我们也不是经常骂人。东北人并不都是素质低下,但,文化底蕴不深却是事实。
本就一自古流放地,更叹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是的,牡丹江换一个名字大家可能就会知道——宁古塔
这个在“共和国清宫剧”中出现多次的地名,能到此者便是稀少,大家”**“到此更是寥寥,写出来的,也怕是怀念旧土之作吧!
文化底蕴不深,三山包围一处开口的地理位置,纬度高国家少的经济环境,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整个东北正在寻找没有出路的出路。
所以牡丹江很闲适。没有沿海地区快速的生活方式,它尽力的跟上时代,仅仅是尽力而已,可能来自上海、北京的朋友前来参观也许会不适应吧!
这里并没有万家灯火时,公交车只到晚六点半便停运,七点左右,广场上的老人们开始他们的表演;八点左右,广场人渐渐稀少;八点半左右,夜生活逐渐喧闹;九点,大部分的人开始回家;九点半,万达广场开始部分清扫活动;十点,整个城市被黑夜拖进梦乡;十点半大润发关门,此刻,便只有万达的电影夜场和部分舞厅在开放。
这里也并不匆忙,早晨也不拥挤,最早开始行动的大队人马是父母和老人,五点,老人们准时出现在早市上,只要天气尚好,步履蹒跚的他们便可和早市的人们讲一早上的价钱;五点半,母亲从床上爬起来,点燃了煤气灶电磁炉;六点,不少包子铺蒸出第一屉包子;六点半左右,小学生们会艰难的离开他们的被窝,离家初中生高中生基本上会在包子出锅前就起来,揉揉睡眼,在父母的唠叨中“享受”早饭;六点半,这是大队人马出行的时候,灵巧的金杯校车和公交车穿行在大路上,准备送初高中生们上学;基本上是七点十分,高三进入校园;七点半,小学生们离开家园。这个时候才是成年人的时间,大家基本在九点左右就会出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这是大队人马,但我们还不要忘记“破晓的劳动者”们,早餐师傅、菜场商人、环卫工人,你看不见不代表他们不在。
这里的教育竞争压力并不大,黑龙江人少(大部分热恩都喜欢跑)文化底蕴也不厚(大学打狼团成员),文化原因谁也不好说什么。
乡村不一定是感受宁静、获得喘息的最佳位置,如果朋友是在大城市拼搏,内心疲累,不妨来到牡丹江看看,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乡镇的闲适。
乡村生活是人人向往,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适应,我的姥姥家在深山,是的,风景秀美、空气清新,但基础设施一言难尽。在向往乡村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一批孩子想要走出大山。
虽然我不是旅游推销,但我还是要推荐牡丹江。
这里毕竟还是城市,这里毕竟还是我的家乡。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