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机遇?还是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世界)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是机遇?还是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世界) (1 / 3)
        我们离现在越来越近,同时我们也离未来越来越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看似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和保守的农耕文明的“疲惫的顶峰”不同,前进的西方并不会停止它前进的脚步,工业革命就是一个量变,量变也终将引起质变,伴随着人类迈入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了。

        在这个时代,随着电的应用,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社会产剩余的产品将会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还要多,自然的,更大利益不均也扑面而来。如何解决巨大的利益不均呢?按照上文的逻辑,没错,就是战争。这里的战争可以包括国家内部的战争——阶级革命;同时也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世界大战。但还是让我们按照上文提出的逻辑,先从一场接着一场的革命开始吧。

        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更大的生产规模,更多样的的生产方式,更强的扩张欲望,我们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但人的欲望岂是那么容易被满足的?我们需要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受益的更多,获得更大的利益。

        理性化的社会迎来的它的一个大变革,一种更小巧,更方便,更有效率的能源——电,在科学家们的实验室里出现了。是的,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同,新技术的出现不再是手工工场的经验总结,而是来自诸如门罗公园、卡文迪许实验室这样的研究实验室。他们让技术的创造更有效率,因为经验的总结还有撞大运的因素,实验室则是有明确的课题、明确的研究过程、明确的思维方式的理性化的集合。它更好的响应市场的需求,提升了技术本身的生产效率,它创造了更加专业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相比更可控的变量、更好的研究氛围环境,它让大部分科学家彻彻底底从产业的附庸中解脱,也使得科学成为了产业,实验室的出现对人类的发展来说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进步。

        电的出现让工业有了新的模样。同时如何发电也成为了大的问题,但这难不倒在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们,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争论中,交流电出现了,西门子创造了交流电机,发电机的转子定子领导着以50赫兹发展的时代,交流电让电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导线技术的改进让电的传输成为可能,最后就差应用了。

        社会伴随着电网的假设飞速发展着。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更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让资本家们的实力迅速上升,最终使得他们可以垄断一个产业,或者是相邻的两个产业,借此控制更多的产业。他们把控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最终控制整个生产,再加上新的生产方式——理性化的表现之一——流水线的出现。使得自然资源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制成品,这一切都最终加剧了垄断企业的出现。

        垄断企业的出现究竟是好是坏?就国家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使得垄断企业所在国可以在日益发展的全球化市场中获得有利的地位,对于国际政治来说是好的;就企业而言,大量的财富都将涌向垄断组织和企业,对于下游产业、上游产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它们会被牵着鼻子走。这并不利于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垄断企业本身,毫无疑问,他们凭借着技术的创造迅速登上宝座,但是,是否会如古代中国一样,发生“强盛的停滞”呢?互联网巨头微软宣布Windows10将是最后的操作系统,这是微软的全新战略?还是桌面操作系统走向“强盛的保守”的重大转折点?如果是“强盛的衰落”的话,那么经济活力会显著下降,这些垄断企业所在国还会长期保持优势么?是否会被如“近代的西方”一样敢于开拓进取的国家超越呢?

        垄断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垄断企业同时组成了大量的财团。国家的政治生活也被他们纳入了掌控之中,这使政治更加有了经济性,例如:对于更好更广大市场的追求为扩张提供了无尽的动力;为了管理本国经济出现了大型国有银行等经济组织;市场的繁荣推动更富有效率的行政组织的出现。理性化的巅峰——官僚政治出现了,即:**,明确的规章制度。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等11项特征。但于此同时,被我们称之理性的非理性伴随而生。这种观点认为,官僚化实际上是把流水线纳入了国家管理中,但是实际上,人们需要作为人而不是机器。这或许在告诉我们,人在理性化的过程中中必然会存在非理性(反抗),我们不能把人看成机器的齿轮,人是人。

        在垄断企业出现后,对于更好的原料更广阔的市场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在东方被迫打开了国门后,欧洲继续向前冲击着各个大洲的传统社会。

        在通讯科技尚未发达的时代,在原料地建厂成了更好的选择。于是资本输出的时代开始了,为了充分利用各地优势自然资源,各个大洲的工厂生产出不同种类的产品,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全球分工。之后,产品在更新的交通工具——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帮助下运输到各个市场,成为商品。随着西方的扩张,传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被打破,因自然资源差异导致全球分工进一步深化,各个市场(包括西方自身)都更加依赖其他地区的产品,西方世界的跨国公司由此赚取利润,开始了西方为优势的全球化时代。这种优势不仅只有商品,还有文化。

        电流带来了财富,减少了世界间的阻隔,也让文化开始了全面的发展。

        首先是一个早已被熟知的单词——大众传媒的发展。这是一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比以前更加的活络。政治经济与基础的大众联系起来。基础教育的普及,让更多人有机会有能力加入到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中,最终形成一个滚雪球般的循环发展。

        在这里必不可少的就是市场经济要求“奇货可居”,市场经济要求新奇,那么企业只好创造新奇,这更加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社会对于快速也存在着无尽的追求。快餐的出现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更多的社会现象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了理解并解决社会现象而出现的人类社会科学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商品的输出背后也是文化的输出,我们必须要谨慎看待这一点。在当时,因为西方政治经济实力占世界优势地位,西方文化也成为世界领先的文化。随着西方的入侵,“殖民地文化”随之传播。在中国也一样,古老的儒家传统文化在回应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也延续到现在,就目前来看,中国是一个文化熔炉。如何防范出现新文化运动中的“****论”这种悲观论调?需要全社会共同找到答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