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一瓯香茗破天机 (1 / 4)
夜幕降临,浓浓的秋意随微风泛起,侵体微寒。厅上杯盘已有仆役收去,止余一张宽几,若虚先生与杨熙相对而坐,寂然无声。
忽然廊下泥炉滚沸作响,杨熙赶紧去炉上取来铜壶,又从怀中珍而重之掏出一个帛囊,从中检出几片干叶,置于几上陶杯之内,以滚水冲泡,顿时便有一股清灵之香氤氲散开。
若虚先生将杯持在手里,摩挲良久,终于长吸一口,饮下半杯茶水,闭眼叹曰:“这焙茶之香,果不同寻常。虽炮制犯难,其香气却清灵弥远,大异烹茶姜桂之味,若可多得,必盛行于世。”一杯饮尽,杨熙又赶忙添上一杯,透彻的茶香再次弥漫开来。
透过茶杯中逸散的水汽,若虚先生能够看出杨熙脸上的严肃和紧张。能够一直忍到现在什么都不问,也真是难为这个少年了。他又饮一口茶水,道:“熙儿,你可有疑问?”
杨熙心中狂跳一拍,但仍控制住脸上的表情,正坐道:“有。”
若虚先生道:“既有疑问,为何不问?”
杨熙答道:“弟子事师,唯恭唯敬。师不言,弟子不问。”
若虚先生道:“不耻下问,善也。上问君父,可乎?”
杨熙张口结舌,竟不能答。若虚先生见他囧状,笑道:“多年之前我闻一语,‘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学而不问,则大道不行’,其时不以为然,以后观之,越来越以为至理。学生者,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方是正理,若有疑不问,闻过不非,何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听得此话,杨熙更是心神震动。其时百家皆暗,儒术独尊,儒学已成经世致用之显学,亦是士子晋身之阶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教诲被奉为圭臬。亲有过,子不言,师不言,弟子不问,方合乎儒家中庸之道,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是何人所作悖逆之语?
若虚先生见杨熙一脸犹疑惊骇,知他如自己当年一般,也是无法立刻接受此等观点。但此子聪慧,后必知之。于是抛开此节,又正色道:“长安形势,复杂难明,今日之事你亦亲历,必然也知我等到来,牵扯多方巨大干系。此时你我如弈盘上棋子,急切之时,连为师都可能护不得你,所以有些关窍,必须让你知之。然此时言语,发于我口,入于你耳,切不可再传他人得知,否则必有弥天大祸!”
杨熙听得先生说得郑重,连忙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若虚先生侧耳倾听,确认馆内仆妇已自在耳房休息,厅外无人偷听,便又饮一口茶水,问道:“熙儿可知‘问鼎’故事?”
杨熙点点头道:“禹铸九鼎,三代视之为国宝。楚君阀戎,问鼎之大小轻重于周疆,有取而代周之意。”
若虚先生抚须道:“不错,这九鼎乃是天下之宝,集华夏之气运,所谓得九鼎者得天下也。太史公曾言,禹铸九鼎,图画九州;气数更迭,鼎迁于夏商;周德衰,鼎伏而不见。也有人道,秦吕不韦得九鼎,发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示九州归一,止戈天下。这九鼎究竟是伏而不见,还是已被销毁,正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又有众多乡野传说,言九鼎之下落,引无数志在天下者前去寻找,亦无所踪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