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 孟津行(11) (2 / 4)
西方中后期的航海传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海上生活习惯,由于需要长途航行,没有补给,就要求尽可能精简食品、物品,食物尽可能单一,以方便携带。
因此风帆战舰横行年代,除了离港后最开始的七八天,十天,每日能获取充足的蔬果补充,丰富的食品配给,出海离港后的两周,直到目的地上岸,每天配给的只有可以防弹的饼干,橡胶一样的咸肉,以及啤酒、威士忌和淡水,至于活禽鲜肉,都是船长和大副们的特供,水手能偶尔吃上面包,都属于上帝的恩赐。
所以当年动则跨大西洋的航行,中途全无补给,靠的都是恶劣饮食条件逼出来的自持力。
而亚洲的地貌环境,决定了基本不存在需要跨洋远洋的条件,出海短则三两天,多则七八天十多天,就有港口补给,即便是穿越南海,往往也都沿着中南半岛航行,站站靠港。
即便是南海最长无港口航线,也远没有葡萄牙至北美全程的三分之一航程来的长,若是去南美,可能更远。
由于地理决定了航线,航海间接决定了航海传统,导致中国海上生活较为宽松一些,经常大量携带活禽和家畜,顿顿吃热食,放开了饮淡水,甚至还能在船上种菜发豆芽,补充维生素。而在西方,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存在这些航海传统产生的条件。
有鉴于此,沈云卿调整了日后远洋舰队的食谱和习惯,大量使用吊床,用糯米、面粉、预制饼干代替大米,腌肉、干肉、腊肉代替活禽,大量压缩空间,并使用体积更大的水桶。
水桶体积越大,其容积效率越高,反之越小,容积率增加淡水则越多。
同时糯米、面粉、预制饼干淀粉效率远高于普通稻米,在体积重量相同前提下,能量高出一倍,大量肉制品替代活禽家畜,无疑有压缩了船舱空间,增加了其他物资的储备。
当然,这好的措施,肯定是有弊端的。
首先不人道,确切的说风帆时代航海就没什么人道,出海纯粹是为了讨生活,进而带来海员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
毕竟天天单一化的面制品和肉类,吃的再饱再好也有腻的时候,索性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丰富,今天吃烙饼,明天来碗面条,后天吃馒头,大后天吃糯米八宝饭,咸肉、腊肉、熏肉、烤肉、风干肉天天换顿,总有一款适合你。
其次总这么吃,纵然不得坏血病(既维生素c缺乏症),日积月累也会增加患癌和肿瘤的风险。
当然,对于当下的社会而言,赚钱和讨生活更为重要,恶性疾病不是重点,纵然会得,基本上也得十年八年甚至更久。
对于海员而言,有多少人能平安渡过一生很难说,而且也不是三百六十五天一辈子都在船上,都干一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