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 (3 / 3)
        所以得到的天然碱得有去处,没去处最后还得搭进人命。

        沈云卿就地在盐池边烧石灰,石灰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天然碱膏中制成纯碱,然后再将煮好的石灰投进天然碱,制成火碱。

        剩下含有氯化钠和少量碱和石灰的残余物,再制成盐酸。

        如此一举可制得纯碱、火碱、盐酸、石灰、生石灰、大小苏打。

        火碱、纯碱眼下还能用于制取玻璃、皮革、染布、冶炼,甚至肥皂等等。

        此前工部供应的火碱量少杂质多,价格还死贵,现在跟你说拜拜,不用多久规模扩大,还能倒卖给工部,你什么价格卖我,我什么价卖你,纯度还比你高。

        所以甭看晒盐很简单,古人不必现代人笨,但问题是古代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有些今人看来容易的事,在当时技术条件很难实现。

        当然,还有个中国人一贯的思维模式,就是能解决问题就好,操心的事等出了问题再说。

        煮盐是最典型的现象,煮是最简单,也是最便利的化学反应,是能解决问题,但不能点开另一条科技数。

        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市场规模增大,更重要的是王朝运转到中后期,国家的机器的每个零部件都运转失灵,煮盐因为暴利,就成了要命。

        几十万上百万盐工随时可能沦为起义军,隋朝末年的程咬金,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哪路英雄好汉不是贩私盐的出身。就连朱元璋,没江淮盐商的支持,能在南京站稳脚跟?

        但如果晒盐,不仅产量大,用人还少,利润还高,如果能解决一些列问题,还能意外点开化学科技谱,也就没那么多盐工去造反。

        所以能解决问题,不代表没问题,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今后没问题,人得进取,不能前人解决了问题,后人躺前人功劳簿上享受红利吃老本。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