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2020年,今年是个“灾厄之年”,新冠病毒肺炎的肆虐,从今年的年初到了如今依然在世界的范围在广泛传播。当然,对于我们小老百姓来说,也只是年初那段时间病情在国内发展得汹涌的时候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恐慌感,如今国内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只是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看国外疫情如何如何,内心好像觉得巨大的那朵阴云已经散去,也就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不那么恐慌了。去年的春节在家中陪家人一起生活的时间,大约是成年以来第一次这么久的和家人相处。吃了几头猪多少鸡鸭且不谈,在农村老家居住的这几个月,其实除了对疫情宝本身的深刻记忆之外,记忆最深的还是关于我的奶奶。当时的疫情紧张情境,大家都一股脑的往农村跑,到了这种特殊的时候,农村的可以自给自足这一点就显得尤为珍贵了,毕竟彼时城市里连各个大型超市都没有办法买到各种生活必须品。我的奶奶,因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现在已经不认识我了,不光我,连她自己的几个儿女也都认不出了。现在是大伯和大伯母在照顾着奶奶,就我们其它没有参与照顾奶奶日常起居的人眼中,只是知道照顾奶奶跟带小孩差不多的折腾人,但也没有切身的体会。人都是这样吧,口口声声说着,我理解,我知道,我明白,其实真正能有体会的还是亲身参与的事情而已。那一天,我们几个堂兄弟表兄弟一起吃点烤串喝点啤酒,其实本来是为了劝慰堂兄而来。堂兄跟大伯吵架了,具体的缘由我们当时都是不知道的,只知道闹到了堂兄愤怒得说着要把命还给大伯的话,然后跳进了老家门前的小池塘里。当时我并未有亲见,自是不知孰是孰非,当然,我们拉着一起陪陪堂哥喝点小酒聊聊天也不是为了分辨孰是孰非,他们父子之间的事情,也轮不到我们几个小子去指手画脚。只是大家是同一代而又年纪比较接近的堂表兄弟,遇上不称意的事了,聚上了喝点小酒聊聊天打打屁,那些该有的不该有的激烈情绪,也就不会持续发酵了。推杯换盏间,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清晰了。他们父子会争吵,是因为奶奶又拉裤裆了,伯母很生气,抓着奶奶的肩膀咬牙切齿的咆哮了:“三天了,每天都要把裤子弄脏!一天要给你洗几身!不是教了你不要拉裤裆!不要拉裤裆!不要拉裤裆!”堂哥在旁看了,看不过眼了,推了一把伯母:“妈妈你怎么能这样对奶奶?你知道奶奶为了我们这一大家人付出了多少,你现在怎么敢这样对她?你要遭雷劈的!”具体是不是这个原话不可考究,毕竟这是堂哥转述的,可能记忆或者转述过程中会有所偏差,但大体事情是这个事情这应该没错的。伯母觉得委屈了,嚎啕大哭:“你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哦?你知道什么啊?你只知道说我现在对奶奶不好,她现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洗啊擦啊这些有多难伺候你知道吗?有半个人帮过我没有?不是一天,也不是一个星期,是每天!一年多了,你爸爸他插过手没?一天到晚在寻牌打,都是我一个人,你知道不?”具体争执的内容就不一一细表,大约就是在农村里既要顾着田里地里的农事,又要照顾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最关键我心里觉着可能还是觉得大伯没有共同参与吧。总之因为这件事,大伯打了堂哥耳光,然后越闹越大声,各种关于不成器,关于黄赌毒之类的一些平常不那么轻易在人前揭的短都一一抖出来。人们总是这样,在争吵的时候会说出些不经大脑的话,而且那些话还是怎么能刺伤对方,怎么伤害最大化怎么来。堂哥灌下了一瓶酒,眼眶红红的说着自己多么多么的不争气,伯父怎么怎么的不顾家,怎么看着母亲的难,怎么看着奶奶的可怜。我们几个堂表兄弟在桌上,都默默的喝着酒,没有说话。诚实的说,这种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争吵,很难引起别人多少的共鸣。但当时还是有一种很鼻酸的感觉,心里堵得慌,我的奶奶,在我印象中总是把自己头发理得纹丝不乱,总是把自己衣衫收拾得一丝不苟的奶奶,竟然就成了这般模样?我和奶奶没有长年一起生活过,也就没有那种相依为命的感情。奶奶年轻的时候,要么在帮叔叔带娃,要么帮姑姑带孩子,都在城里,而我从小跟父母一起在农村长大,因此对于奶奶的记忆有时候竟然觉得有些像个远房亲戚似的。对奶奶的记忆画面不多,除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个记忆点,更多的居然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奶奶。奶奶是个富贵人家的女儿,据我奶奶跟我讲,她小时候很顽皮,她的父亲给她请了私塾先生教她读书认字,她却偏生不爱学,有一天地上捡了个碎瓦片扔先生额头,砸起个大包,先生一气之下甩袖不干了。奶奶今年九十岁,哪怕现在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却有些陈年的往事又还记得,有时候拉着我们听她说三字经,女德,竟是丝毫不错。那种特殊的吟诵节奏,类似于道士念经那种“唱书”,让人记忆深刻。记得我们家以前农村的老房子没有翻盖之前,奶奶的闺房的床是那种雕刻了很多鱼,荷花,鸟之类的样式,衣柜是那种带一对黄铜把手的老式衣柜,柜子下面还有个暗格,具体有多贵重不知道,但一看就知道是大户小姐才有的配置。听说之前有更多的陪嫁首饰和家具,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流失了,以至于在我的印象中只见到过床,衣柜和毛巾架这三样物什,而现金依然保留在家中的,也就只有那个老衣柜了。奶奶这样的地主家小姐会嫁给爷爷当时也算个异数。我没有见过爷爷,爷爷在我小姑九岁的时候过世了,而我比我的小姑小了二十几岁。那时候照片是很稀罕,因此连爷爷的具体样貌都没有个概念,从别人的描述中只知道爷爷不高,爱穿一身青衣,带个瓜皮小帽,是个裁缝,能文能武。文是爷爷当时写了一篇文章登了报,内容是写的“食用尚且不足,岂能粮食酿酒”,据说这篇报道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市里还因为这篇报道特地派人来我家请爷爷去当特派记者。当然,爷爷是拒绝了的,毕竟那么多子女需要照看,实在是舍不开。武是爷爷去世前一周,已经是瘦的皮包骨的情况下,居然单手拎着我大伯摔个大跟头,我大伯是那种十三岁被生产队派去修大堤的,当过红卫兵,民兵排长,多少练过些真把式,那时候二十几岁正是最壮实的年纪,据我大伯说他那时候可以轻松的挑两三百斤的担子,而就这么壮实的小伙,在我爷爷病入膏肓的情况下能单手放翻,可见爷爷是练过真功夫的。另外据我堂伯说,我爷爷那条棍,耍得是真的风流,只见棍影不见人。当然,这些功夫是一点也没流传下来,甚至我大伯也是在爷爷那次摔了他之后才知道爷爷是有功夫在身的。知道了爷爷的一些情况之后,当时奶奶会相中爷爷,也觉得好理解了。当时的服装,还是流行量体裁衣,而爷爷就是在给奶奶家做衣裳时被奶奶看上的。距离要说也不算远,同在一个县域,如今开车也就不到两个小时车程,但在当时还是靠肩挑担子,脚量土地的时候,也算得上远嫁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会选择这么一个稳稳的幸福,也该是佩服奶奶的魄力和眼光,据奶奶自己说,是她自己相中了,就跟他父亲说,我要嫁这人,然后就嫁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