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皓死于不装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孙皓死于不装藏
  孙浩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末代皇帝,其实就是一个亡国之君。孙皓在位初期时,还算是一个很好的君主,实行明政仁政,关爱体贴百姓。但后来他却沉迷于酒色,变得昏庸暴虐,喜欢杀戮生灵,从而惹了众怒,这也就导致了东吴的衰败。后来被西晋攻破建康,孙浩则模仿蜀汉刘禅,投降与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在后来的历史当中,有人说孙皓是一个有骨气的君主,虽然投降了西晋,但是却不卑躬屈膝不委曲求全。但在我看来,孙皓如果真是一个有骨气有脊梁的君主,难道他会投降吗?我会选择死战到底,最后自尽煤山,这就说明孙皓这个人也是贪生怕死的。通过孙浩在西晋洛阳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孙皓这个人不足以成大事,他这个人不装不藏,总认为自己还是以前的东吴君主,总是摆着君主的样子来与人相处,而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亡国之主。如果真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君主,孙皓应该学习他的老乡,那就是越王勾践。你既然已经投降了,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你就是一个亡国之君。所以说你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变,你不是君主了,你只是一个奴隶,有的时候你比奴隶还要奴隶。别人给你个封号,给你个位置坐,那是因为你是主动投降的,别人爱于天下的议论,所以说才会这样去优待你。而你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不能够根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你必然会触怒别人的底线。所以说孙皓这个人他死于自己的不装不藏,他没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这才导致了孙皓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下面我们可以用刘禅来和孙浩做一个对比,从历史当中这两个人都留下了一个故事。第一个就是乐不思蜀,说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通过刘禅的乐不思蜀,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刘禅不是一个愚笨之人,而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刘禅通过两次装藏,才使自己能够在西晋明哲保身,到最后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刘禅的第一个装藏就是此间乐不思蜀,作为刘禅他可能不思蜀吗?他在晋国洛阳过得真的好吗?所以说刘禅乐不思蜀是装出来的,你只有装成乐不思蜀的样子,你才能去麻痹司马昭,你才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你如果上来就说我非常思念我的故土,那你必然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是说你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所以乐不思蜀是刘禅装着乐不思蜀,而把自己藏起来这样才能安全。第二个装藏就是刘禅通过故意的装傻卖萌,从而完全取得了司马昭的信任。这就是刘禅不保留不隐藏完全坦白在众人面前,当司马昭再一次去试探刘禅的时候,刘禅却大声惊奇的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这些话,是别人告诉我的呢?刘禅正是通过这一句话,让司马昭完全相信了他。刘禅就是一个不成大器,不用提防的这么一个人,只要能满足他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所以刘禅通过两次装藏,彻底取得了司马昭的信任,使自己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后世之人皆对刘禅有非议,认为刘禅是个昏庸之主。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的灭亡不是灭在刘禅一个人手里的,是由于综合原因造成的。再一个三家归晋这是天下大势不可阻挡,当刘禅主动投降去了洛阳之后,本身自己的处境就十分危险,别人让你生你就生,别人让你死你就死。在这种情况下刘禅只能运用,装藏之学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因为你做无力的挣扎是没有用的,蜀汉已经灭亡了,你也不可能再复国,司马昭也不可能放你回去。所以说面对现实,你只能好好的活在洛阳城内,你要好好的活在敌人的包围之中猜疑之中,那么你必须采用装藏之学,你才能够保全自己不然你死的会很快。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孙浩的故事,也就是说孙皓在投降之后去了洛阳,是怎样生活怎样处理与司马昭的关系的。有一天晋武帝派人把孙皓以及投降的吴人带来相见。孙皓上大殿向晋武帝叩头。晋武帝对孙说:“朕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后来晋武帝问孙皓说:“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正在喝酒,乘机举着酒杯劝晋武帝喝酒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晋武帝非常后悔让他作诗。我们通过孙皓的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孙浩他不知道装藏,他不知道形势的危机性。他明明已经是一个亡国之君了,却还要摆出一个君王的架子来,去惹怒司马昭。而不知道隐藏自己保护自己,处处逞能逞强,还去针锋相对的去讽刺司马昭。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孙皓不只是对司马昭如此,他对其他的人也是如此,他是见谁怼谁,他是见谁都不顺眼。这就说明孙浩他的心里是有气的,他不能够包羞忍辱,也就是他对东吴的灭亡和自己现在的处境,是不满意不认输的。所以他就会乱发脾气,他就没有办法忍辱负重,把这些东西都表现出来的时候,他就会招惹是非,引起别人的忌恨与猜疑。其实孙浩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你要么就不投降战死沙场,你既然已经选择了投降,那么你就没必要这个样来为人处事。孙皓始终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他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我想孙皓的这种行为完全是由于,他当年在东吴做君王时所养成的习惯。所以说他现在成了亡国之君后,他改变不了自己的这种习惯。但是你越是不去改变自己,不去装不去藏,那么你必然就会早亡。我们可以看到刘禅是安乐死的,而孙皓肯定是被司马昭害死的。为什么刘禅能够装藏,就是因为刘禅以前在蜀汉的时候,他也是装挑藏的。与诸葛亮相处刘禅必然要又装又藏,才能处理好君臣关系。而孙皓当年在东吴时他不装不藏,正是由于孙皓的不装不藏才使东吴衰弱败亡。所以说孙皓其实是一个暴君,滥杀群臣,他对自己的宗室也是大肆诛杀。并且孙浩还大兴土木,沉迷于酒色,通过孙皓以前的表现也可以看得出来。孙皓之所以可以之所以国破家亡,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孙浩他不能够以装藏治国,不能装无为,而且你太有为。不能把自己的欲望藏起来,而是去纵欲,从而使得国库空虚,国力衰弱。由此可以总结孙浩亡国是由于不以装藏治国,不以装藏修身。孙浩的死亡是由于不能够以装藏处事,以装藏来保全自己。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