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唯道阴阳辩证合一
唯道阴阳辩证合一,这是中国独有的古老的辩证法,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辩证法。但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和中国文化的衰落以及中国哲学及一切形而上学的迷失,从而导致了我们中国人只知西方不知东方,只知他学而不知自学,只学外学而不修内学。所以不是中国文化不优秀,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哲学,而是因为我们这些后来人,背祖忘宗迷失了自我。所以说才会一心向外求四处取经,但是如果你连自己都丢失了,你取回来这么多经文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邯郸学步,只学习他人而没有建设自我本体,那么你也就忘记了自己是怎样走路的了,到最后只能爬行而不能站立行走。所以说在近现代中国一直是崇洋媚外,中国在逐步的西化外化洋化,从而完全否定了自己,而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历史上的精华就是道哲道学,中国历史上的糟粕其实就是封建意识形态,就是以儒家儒学为代表的意识学,这不是哲学不是文化。所以说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我们中国自身的优秀文化与哲学。中国的哲学乃是与道哲道学,中国的哲学家只出于道门道家,而其他的诸子百家皆是以道学为体,外化的一种术用而已。只是停留在形而下的器用,而不是形而上的道体。中国的唯道阴阳辩证合一,这是上起于伏羲炎帝黄帝,中承于老庄之道,从而发扬壮大。中国文化哲学以及百学皆是以道体为体,而构建起来的一个文化体系。唯道阴阳辩证合一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是历经历史考验的,一套客观正确的辩证法。在当今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由于我们文化的迷失和哲学的衰落。所以说许多人都知道有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而唯独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唯道阴阳辩证合一。在我看来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皆是片面偏执,各持一端的不完善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以物辩心,而不能自辩于物,更不能以道辩心。所以说以物非心、唯物非道也。唯心辩证法则是以心辩物,而不能自辩于心,更不能以道辩物。所以说以心非物、唯心非道。唯心与唯物皆不能合二为一,各持一端,相互攻击。都只是办个主义,半个哲学,半个真理,而不能道法阴阳辩证合一也。我们长期以来是以西方的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来辩证中国的哲学文化,以及所有的历史政治的。这就是以外辩内,而不能以内辩外,所以我们的唯道阴阳辩证法,是以阴辩阳、以阳辩阴,然后再以道辩阴阳,从而可以达到阴阳合一。所谓的唯物其实就是唯阴,所谓的唯心就是唯阳,而阴阳皆是由道而生发,心物也皆由道所产生。所以说辩证法,唯物不可唯,唯心不可唯,唯道可唯也。如果唯物唯心只会斗争而不能和合。只有以道辩阴阳才可以阴阳合一,只有以道辩心物才可以心物合一,从而达到阴阳合一心物合一,合一于道也。所以说中国的唯道阴阳辩证法,比西方的唯心与唯物辩证法还有高明很多,只有当我们用自己祖传的唯道阴阳辩证法去辩证唯物辩证唯心,方可以知唯物的优与劣,从而用优去劣。方可以知道唯心的长与短,取长而去短。然后把唯物与唯心合于我道,也就完成了西学的中化,马哲的道化,这样才利于中国哲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中国的古代百家百学当中可以看到,唯道阴阳辩证法的使用,其实唯道阴阳才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本体之所在,这就是百家之学就有道学所生。那么在军事学当中其实也是由道学道法说衍变而生的,对于军事上的唯道阴阳辩证法处处可见,在兵书之中,又在实战案例当中。下面我们将总结出十种唯道阴阳辩证法的运用与哲理,从验证唯道阴阳辩证法的伟大之性。第一个就是唯道奇正辩证法,这是兵法当中的经典案例奇正论,之前我们也讲过了老子有言,治国守正,用兵出奇。而在孙子兵法当中也讲到了奇正的运用及关系,奇正论是兵法当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其后李靖问答一兵书当中其重心大篇幅论述的就是奇正关系。一奇一正其实就是一阴一阳,奇正是相互转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奇正是相对而生的,绝对不是绝对存在的。其实就是正就是奇,奇也就是正,只有达到奇正合一,才能够以道而用奇正。第二个则是唯道虚实辩证法,虚实在兵法当中也是一个核心概念。必须知虚实而用虚实,以实击虚,以虚避实。虚实是相对变化而产生的,有虚必有实,有实必有虚。虚中必有实,实中也必有虚。所以说我们只有内知虚知实,守虚用实,又要外知敌人的虚实,再避实击虚,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个就是唯道强弱辩证,你强我弱,我弱你强。所以说一定要知己知彼,知敌人之强弱,又要知我之强弱。只有知强弱才可以攻强弱,只有守好强弱,才有可能去战胜强弱,一强一弱实则就是一阴一阳的相对关系。第四个则是唯道攻守辩证,强者攻弱者守,攻者必然是主动来犯的,守者必然是被动防御的。所以说在战争当中一定要知道攻守关系,我攻敌守,我守敌攻,有攻有守,从而能够达到攻守平衡。能攻能守、能守能攻,有的时候攻就是守,守有的时候也就是攻。所以一定要以道来辩证攻守关系,才能够因时因地而转化攻守策略。第五个则是唯道内外辩证,我在内敌在外,我在外敌在内。我是内线,敌是外线。敌人进攻,入我内线,我攻击敌人则进入外线作战。所以说内外之分,实则就是地利与势力范围之分。内之患,必攻其外,外之患,必攻其内。所以说内外是相互感应的,这是阴阳感应变化。第六个唯道主客辩证,我为主敌为客,我为客敌为主。我为主可以手握主动权,而敌人处于客位,就是被动而行。所以说一定要守主位而不被动,但是主客关系,及被动与主动的态势,也是相互转化的,如果不能以道观之,这就不能进行主客之间的转化。第七个唯道静动辩证,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攻者好动,守者处静。主位好静,客位必动。所以说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以逸待劳,静与动也是相对而言的,动极则静,静极则动,犹如阴阳一样可以相互转化不息。第八个唯道刚柔辨证,一刚一柔一阴一阳,阳者为刚阴者为柔,刚者必强,强者必攻,攻者必动。柔者必弱,弱者必守,守者必静。可以以刚克柔,也可以以柔克刚。全在于你以道用刚柔之性,阴阳相生相克,刚柔也是相克相生。知刚守柔,知柔守刚,内刚外柔,外柔内刚,刚柔相济,乃是大道之所在。第九个唯道进退辩证,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进退是在不断变化的,是阴阳消长的。盈者必进,虚者必退。退中而有进,进中而有退。以退为进,以进为退。所以说进退是相互变化消长的,只有知进才能守退,只有守退才能知进。第十个唯道正邪辩证,正者光明也,邪者黑暗也。唯道光明,唯魔黑暗。天下苍生必在于正道光明,邪不压正,扶正诛邪。正道者虽弱,但可以以弱胜强。邪魔者虽强,但终究必亡。胜败不在于军事之强弱多少,而在于政治上的正邪之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