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孙武子的兵法韬略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之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国而至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的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拜之为大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国都郢城,消灭了楚国的有生力量,大大的重创了楚国之根本。孙武所著的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一书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孙武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您知道伍子胥被杀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开始回顾总结其一生,以著书立说研究兵学。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孙武从出山入士到功成名就,再到退隐而寿终,走完了他这不平凡的一生,留下了一部兵法灿烂于今也。
孙武一生当中最经典的战争案例那就是柏举之战,此战由吴王阖闾亲自率领三万吴国军队深入到楚国,在柏举击败楚军二十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应变自如,以迂回奔西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案例。柏举之战中吴国之所以能够战胜楚国,并且有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以小国之力击败大国之强。我想从客观外部原因去分析吴国绝对不可能战胜楚国的,因为从土地从人口从经济从军事各个方面去看的话,吴国与楚国完全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所以说以正常的分析去看吴国是不可能战胜楚国的,那为什么柏举之战,吴国能够以小博大而战胜了强大的楚国呢?我想其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孙子兵法的实际运用实战实践的结果,这场战争完全是在孙子兵法的思想指导下而取得胜利的,柏举之战也验证了孙子兵法的正确性及其威力所在。当外部客观条件达不到的时候,那就要靠主观内部条件来弥补外部条件的不足,从而才有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所以说吴国之所以能够胜利,全在于吴王阖闾能知人用人,得孙武伍子胥这种人才,此战是人才发展观战胜了楚国。而在柏举之战中完全彰显了孙子兵法的精华思想,吴军奇袭楚军就是采用孙子兵法当中,兵贵神速,用兵之道,贵乎于神速,应当走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争之法则乃是唯快而不破,谁能占得先机,争取时间谁就能够出奇制胜。孙武之所以能够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之境五战而五胜,那是因为吴军是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教学教材的。
孙武的兵法兵学是继承了姜太公的军事思想,他们俩所言的都是谋道装藏诡道。所以说我认为在中国的兵家兵法兵学中,姜太公乃是兵家之祖兵学之源兵法之根。而孙武则继承与发展了姜子牙的兵法兵学,故孙武乃是兵家之宗兵学之体兵法之本。兵家的祖宗应该是姜祖孙宗,姜子牙与孙武是兵家之祖宗,乃为兵祖兵宗,姜祖孙宗。我们都知道齐地是兵家的发源之地,姜子牙是东海之人今日照人氏,而孙武是乐安今东营人氏,二人皆来自于齐地齐国,所以说二人的兵法兵学是一脉相承,同出于道也。所以孙武的兵法兵学的核心概念,其实也是谋战装藏诡道,与姜子牙的兵学同出一辙也,故孙武乃是兵家兵学之大宗师。我们当研究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齐打地齐国,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兵家奥学的发源地,中国历史基本上大的军事家,兵学的理论建设体系基本都是由齐国齐人所建立的。我想这还要感恩于姜子牙,因为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姜子牙所创造代表的齐文化,实际上就是道文化。姜子牙所继承发展的是炎黄的华夏道文化。为什么同为东方之地的鲁国,现在可以说山东就是齐鲁大地,齐鲁本就是兄弟之邦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并没有什么差距。为什么鲁国就不能出兵家兵学及军事人物人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周公旦被分封到了鲁国,他对鲁国进行了革其礼变其俗。把鲁国已经改造的面目全非了,他是用礼乐把鲁国改造成了一个小西周。所以说鲁国以封建礼乐意识为主导,就不可能产生兵家兵学。因为兵家兵学的核心本体必须是由伏羲炎帝黄帝所传承的道文化才可以,也就是说只有道学道法才能生化兵法兵学。我们又当思索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儒家会产生在鲁国鲁地呢?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儒家必然会产生于鲁国,它不会产生于齐国,也不会产生于秦国。因为鲁国就是周公的封地,他是用礼乐意识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把鲁国改造成了一个小西周。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乐意识,他们是以周公为祖,以孔丘为宗的。如果当年没有把周公旦分封到鲁地,而是把他分封到了齐地,那么儒学就会诞生在齐地,不会诞生在鲁地。同样的道理如果我姜太公分封到了鲁国,而不是分封到的齐国,那么兵家必然会诞生于鲁国而不会诞生于齐国。这个问题就告诉我们,你用一种思想一种意思一种理念,去治理一个地区,你这样坚持几百年,那么这个地区就会诞生,与他相匹配的东西出来。我们又可以看到孙武孙子兵法,不只是兵法而是由法入道。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成为兵家第一兵法,甚至超越了姜尚的六韬。其原因就在于孙武不只是言兵法,而是在言道法。翻开中国历史长河,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兵法兵书数不胜数,历朝历代皆有之,可以说是成千上万种兵法兵书。为什么一提到兵法兵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孙武呢?就是孙子兵法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孙子的兵法,是在言兵道兵法,由法入道,有道生法,此乃道生法。而众多的兵书,有的只是言技言术。所以我把兵法兵书一分为四,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纬度。其第一个层次,就是言道,乃是道学道法。所以孙武的孙子兵法,不只是兵法兵学而本质是在讲道法道学,表面上是兵法,实际上是道法;表面上是兵学,实际上是道学。所以说孙子兵法是以道家为兵家的本体之所在,故道生法,道家派生了兵家。第二个层次就是言兵法兵略,第二个层次的人就停留在了兵法的纬度上,就无法由法而入道,第二个层次的兵书不多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基本上都停留在这个层次。许多人只能到这个层次就上不去了,而没有得道没有由法入道。第三个层次,只是言术,就是简简单单的兵术心术法术诡术,怎样以术胜敌以术制人。所以说在兵法当中言术言谋的是占据多数的,大多数人都是停留在第三个层次上。而第四个层次只是言技,就是兵器技巧技能技术,这是最外面的东西这就是技用,最下面一个层次的就是兵器技巧,但也是兵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中国兵法兵书有千万种数万本,但基本上就分为这四个层次。而孙武的孙子兵法,已经上升到了兵道,他言的是道,所以说孙子的兵法才能称为众多兵书的第一。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孙子之前中国还有一个人叫作老子,其实孙子与老子相差将近二十几岁。我们可以在读孙子兵法时可以读出老子的味道,也就是说孙子一方面继承发展了姜子牙的齐地的,原汁原味的谋战诡道装藏,同时他又由兵法入道法,还学习借鉴了老子之道。也就是说他与老子之道为本体,为兵家这本体所在,然后由道生法由法入道。可想而知老子身为周王室的守藏室,是当时东周的文化第一人哲学第一人学术第一人,东周虽失政权军权但却还没有失文化权,也是天下诸侯国的文化学术权威之所在。所以说各国的人都会去东周,去收藏室向老子请教学问。孔子曾经也去过,我想孙武也由齐地去过周王室的守藏室拜访过老子。并且拜老子为师,向老子学习修道养德,从而以老子道为自己的兵法之本体。
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内以老子道为本体之所在,外以姜子牙的谋战诡道为所用。其实孙武是把姜子牙的兵法与老子的道学合二为一,从而创造性的形成了孙子的兵法兵学。老子所继承发展的是伏羲炎帝黄帝的华夏道文化,而姜子牙其实继承的也是炎黄的道文化华夏文化。所以说孙武才能够把姜子牙的兵法与老子的道学合二为一,本身姜子牙的兵法与老子的道学,也是相同的同出于道也。所以说中华文化的本体在于道文化,可以这么说道家生兵家,道学生兵学,道法生兵法,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