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29)—刘老师—尘埃落定(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的故事(29)—刘老师—尘埃落定(8)
        自己的经历讲到这里已经花费了一个半小时,超出心理咨询的规定时间了,刘老师看了看墙上的钟表,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讲下去。

        心理医生王大夫也看了看表,时间早就超了,但她一点都没有打断的意思,这是她第一次这么入神的听一个患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而不去在乎时间,经历没讲完,她还有很强烈的想听下去的意愿,于是对刘老师说:“您继续吧,我们不记时间了。”

        没有了时间限制,刘老师仿佛更加从容了,又轻声开始了陈述:“在刘家大姐提出养这个孩子以后,刘家一家人都陷入了思考,特别是刘大夫想的更多。

        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这似乎也是一条路,由大姐收养着,自己还离得近,能够帮衬着。在没有人提出更好的出路之前这个办法真的可行。

        刘家其他人没有反对,特别是王老太太还表示自己也要帮着带孩子。

        老刘家真的是很善良的一家人,朴实无华而又勤劳勇敢,很有幸最终留在了这一家中,没有一个人把我当外人看待,甚至对我比对自己家的后代都好,真的是我最大的幸运。

        决定最终由刘家大姐收养后,我对他们的称呼也要变一下了:刘家大姐是我娘,刘大夫是我大姨,刘家老二是我大舅,刘家老四是我小舅。

        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落户和姓氏问题,按说我应该随刘家大姐的丈夫,也就是我爹的姓氏,姓赵,但是为了我有个好的未来,决定让我姓刘,把户口落在我姥爷,也就是刘老爷子户口上。为什么这样说?涉及到咱们国家一个原来的户籍政策问题。那个年代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千差万别,农业户口除了分土地外几乎没有什么福利享受了,不像现在动辄百万的拆迁款,而非农业户口在计划经济时代享受着各种粮食和副食的分配额度,那个时候农村人都想往城里奔。

        我姥爷因为是抗战老兵,还是残疾军官,专业就是城市户口,生活水平在村里是比较靠上的,为了我以后过的也能好点就千方百计的让我落了非农业户口,自然也姓了刘。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养活我的问题。当时我太小了,老喝不进奶粉,没有母乳,营养什么的肯定跟不上。于是又采取了老路子——借奶吃,这次不像上一次临时借奶吃,这次是较长期的吃奶,每天吃两次,剩下的用奶粉补充。借别人家奶即需要两家关系不错,还需要人家的母乳充足,首先自己家的孩子够吃,才有余地借给别人了,那时候也不兴给人家钱,只能送东西,想来想去还是送人家鸡蛋和肉比较实在,一是有营养,能给产妇补身体:二是在那时候的农村还算稀缺东西。

        老刘家在村里与人为善,邻里关系很和谐,又加上家里有两个孩子在城里工作,一个在医院,一个在政府部门,能给大家帮不少忙,所以挺有人缘。没费多大劲就找了两个和我差不多月份的孩子的妈妈借奶,当然也没有少送东西,后来吃人家奶多了,又让我认了这两个阿姨为干娘,这样借吃奶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当然随着我的长大这两个干娘也一直走动着,也真的特别感激她们的付出。

        就这样,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解决完了,我的生活也终于能够稳定些……”

        刘老师喃喃的说。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刘老师边回忆边叙述还要组织语言,把这些他长大之后才知道的事情再回归到当时的场景也难免触景生情,他自主停止了讲述,然后顿了一下,又说了一下自己的一点想法。

        “王大夫,我讲述的这些里边有两个情况需要说明,一是这些我太小,没有任何记忆,不可能给我留下阴影进而影响我现在的心理。二是老刘家人对我真的很好,我从没有感觉到对我的恶意。”

        不过接下来王大夫的一番专业理论解释让刘老师陷入了沉思。

        “刘先生,你主观意识上没有问题,你这一段时间心理意识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客观的角度解读。一般来说,原生家庭对一个婴儿的喂养,爱抚以及包括亲脸蛋、擦屁股等身体接触都会有一个比较持续稳定的人来完成,这个人一般是孩子的母亲,孩子在羊水中就能产生这种熟悉感一直持续到婴儿期,举个例子来说,一般婴儿被别人抱着的时候会哭闹,但是当妈妈接过来的时候就能安静了。婴儿期是没有太多的记忆力,但是感觉这个东西很奇妙,一个婴儿老是被送来送去,没有自己的固定抚养,就会缺乏原生的那种安全感,那种随时准备着被更换他人抚养的那种小心翼翼和警惕,对性格和心理的养成是有影响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